坦言集:大學教育 惡性循環

大學碩士課程教授給學生分數不合格,校方更改,變成合格,便可以畢業。由於規章制度把權力授予校方,教授抗議,並採取法律訴訟,結果敗訴。但真正輸的不是教授,而是校方和學生。學生學不到知識還能畢業,並拿着碩士文憑工作,或許未必可決定他未來工作發展如何,但至少誠信不佳。校方則毀了聲譽,學生分數可繞過教授來更改,主要是為了使學生可以合格,教學的誠信也喪失,近似賣學位。

在大學工作了三十多年,我的感覺是大學學生多了,國際排名也提升,可是大學愈來愈不重視教學。專業資格規範的專業,如醫科、工程、建築等,因有外在監督,大學的教學不能放寬,其餘的似乎愈來愈遷就學生,盡量不讓學生不合格,不合格的便用各種方法使他們可以合格畢業。我在大學教的八年課裏,差不多每年都有學生考試交白卷,我曾被校方警告學生不合格比例過高。但交白卷的最後還是以簡單容易的方法使他們合格畢業,做教師的變成無能為力。

無能為力是因為教學不敢嚴格,學生一投訴便有麻煩,學生也評價教授的教學,評價不佳便會被用作評審教師轉正升級乃至續約的考慮因素,結果是惡性循環,能放寬便放寬,學生可以懶便懶。無能為力是因為要國際排名,大學追求發表論文,於是僱用的、升級的都是研究出色,卻未必有興趣教學,或教學有表現,結果又是惡性循環,好的教師都被淘汰。商業化的碩士課程情況尤劣,這便是制度、政策與文化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