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頂論」涉及房屋政策兩大考慮,減少興建公屋數量,增加綠置居數量,並且將後者恒常化。施政報告把公屋及綠置居並列,表示兩者關係密不可分,三節論述中綠置居佔有兩節,可見特首林鄭對綠置居的重視。
在置業主導的原則下,林鄭在施政報告中明確指出,未來「應以更多的綠置居取代出租公屋」。林鄭在不同場合放話,稱看到社會上對自置居所有很大訴求,又多次以去年首個綠置居計劃超額認購十多倍為例,力證計劃極受歡迎,有助公屋流轉,在各區為公屋申請者提供選擇,毋須聚焦個別地區。有長期研究房屋問題的學者指出,首個綠置居計劃表面看好像申請人極多,高達一萬六千之眾,房委會邀請其中七千三百人揀樓,最終卻只有一千六百多人出席,只售出八百五十七個單位。學者分析認為,大部分申請者均抱着「申請咗先」的心態,對綠置居的吸引力始終存疑。
林鄭考慮問題過於簡單。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她曾直言過去多年都沒有參與房屋政策的制訂,表示在她心目中房屋並非一個簡單的商品。「封頂論」出街之後,政界及民間團體都批評林鄭過高估計綠置居的價值與地位,卻缺乏數據的支持,而且危險之處在於減少公屋的供應量,將衝擊房屋政策最重要的基石。
當年政府錯判「租者置其屋計劃」的教訓深刻,除影響居屋的銷情,亦刺激申請公屋者急升,以為未來可廉價買下自住單位。房屋確實不是簡單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