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署支援不足,零輪候淪「假大空」!特首林鄭月娥上月發表首份《施政報告》,揚言要將「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及「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輪候時間「減至零」。惟現時長者中央輪候冊人數已逾九千人,下年度服務券數目只增至六千張,有長者坦言申請用服務券陪診,一年多仍未等到;而計劃亦面對人手短缺問題,服務機構硬件設施又未有提升。「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情況亦嚴峻,輪候幼兒近年急升至近九千人,有幼童輪候服務需兩年,即使服務名額增加至七千人,提供訓練的專業人士卻嚴重短缺,難以「消化」輪候人龍。社福界齊插,政府目標不切實際,要做到「零輪候」,猶如天方夜譚。
「阿婆我周身病痛,兩年前跌過一次,搞到膝頭要鑲鋼釘,仲點推伯爺公去醫院覆診?」八十歲的陳婆婆與八十多歲的丈夫陳伯屬綜緩家庭,居住於葵涌的公屋。患有腦退化的陳伯一年前輕微中風,出入需靠輪椅代步,年多前申請「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望有專職同工提供陪診服務,卻遲遲未安排。陳婆婆指每次推丈夫乘坐巴士,到荃灣仁濟醫院,足足需要一小時,比正常人多出三倍時間,「如果頂唔順,惟有唔去覆診囉。」
然而陳婆婆的個案,並非個別例子。社區照顧服務券由各區院舍支援身體機能中度至嚴重缺損的長者居家安老,根據社署資料,截至今年八月底,共有逾九千人在長期護理服務中央輪候冊內,平均輪候時間需大約一年。惟在一八至一九年度,服務券數目僅增至六千張。除了服務券數目不足外,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亦承認,現時計劃中家務助理空缺率,亦高達百分之十八。
「施政報告話『零輪候』,簡直係天方夜譚!」關注家居照顧服務大聯盟組織幹事施英倫怒斥,除了服務券及人手不足之外,服務機構缺乏硬件設備亦未能配合,「有啲服務機構硬件設備唔齊全,見過有機構荒謬到無煮食設施,但又夾硬要提供飯菜服務,結果要走去隔籬間老人院買飯。」
聲稱要做到「零輪候」的,還有「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該計劃為就讀普通幼稚園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提供外展訓練,目前每年提供約三千個名額,打算增加至七千個。惟弱能兒童學前服務輪候人數,已由一五年十月約五千八百名,急升至今年九月的近九千名,增幅近五成。
提供幼兒訓練的專業人士亦嚴重缺乏。特殊學習需要權益聯會組織幹事賀卓軒指出,「以教育心理學家為例,現時一名教育心理學家,大約照顧八至十間學校。依家香港每年僅有約廿名新血加入,幾時先可以追得上政府所期望一對四嘅比例?」
不少個案由等待接受評估,至輪候得到到校學前康復服務,需時近兩年。棋旋於兩歲左右,僅懂說單字,由母嬰健康院轉介至衞生署接受評估,「等待(評估)期間,心情好焦急同煎熬,唔知有咩可以幫到囝囝。排得到嗰陣,已經係九個月後嘅事,檢查後確診有語言發展遲緩,需要特別接受訓練。」棋旋媽媽表示,曾經安排他參與學前訓練班,希望改善問題,「好彩喺四歲幾嘅時候,棋旋終於等到到校學前康復服務,並獲得改善。如果唔係,就會錯過六歲前接受訓練嘅黃金期。」
社署發言人表示,中央輪候冊上的長者均可申請「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要達到社區及家居照顧服務零輪候是一項具挑戰性目標,政府已計劃推行多項措施;「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並未有備存平均輪候時間及詳細資料,下學年起將納入常規服務,並會持續評估需求,若有需要會爭取更多資源,以達到「零輪候」政策。
文:劉凱欣
圖:吳啟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