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初中教中史

初中生必修中史是理所當然之事。不知國家本身的歷史,何以確立身份認同、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呢?世界還未到大同境界,還有國族之分,國族之分還有種種後果影響。中國傳統智慧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同心圈型的處世立命,仍然是個人、社會與世界關係的最佳定位。香港是世界性的城市,但不是非歷史的群體,歷史上五湖四海的人聚集於香港,才有今天的香港人。

中史必修,範圍可大,教法不應千篇一律。歷史是宏偉複雜的過程,即使在初中課程,亦應包含廣大,多角度、多元多樣地呈現歷史的紀錄。以香港為本的歷史,除中國整體的發展以外,亦應多述本地的歷史。

大概的範疇,可從唐代張九齡重修嶺南道路開始,特別是由廣州出發的通海夷道把廣州和周邊地區變成國際大貿易樞紐,由此下啟宋代的海上貿易。明朝至清朝等由日本白銀和墨西哥白銀推動的國際大貿易中,廣州及澳門至長崎、馬尼拉,跨太平洋,和隨鄭和下西洋的遠洋貿易;其中香港的屯門作為廣州東部門戶,早有重兵駐紮,與入侵的葡萄牙軍艦有戰役。香港海島也是當年海盜橫行,外國走私船氾濫之地,不能缺少這些歷史,也是因此導致鴉片戰爭、割讓香港。

至近代,興中會在香港的設立,上世紀二十年代的省港澳大罷工與北伐,以至日治時期的東江縱隊,均是香港緊扣中國歷史的例子。一九五六年右派暴動、六七年左派暴動,也不能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