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家級基建項目港珠澳大橋工程規模龐大,大橋內地總工程師林鳴表示,工程團隊對大橋主橋工程造價控制得非常好,而為克服工程困難,內地工程團隊研發了多項新設備,成功令工序工期大幅縮短。他呼籲港方工程人員要改變思維,多研發新技術,不要只依賴人手來推展工程 。
香港科學館昨午在理工大學舉辦「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2017」講座,邀請了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林鳴演講。針對大橋主橋造價超支問題,林鳴指三地政府十分重視大橋造價,據其了解,相關成本控制得非常好,強調大橋主橋的工程費必須考慮到大橋安全性和性價比等問題。
林鳴又介紹港珠澳大橋工程多項創新技術,大橋的島隧工程工期只有七年,時間十分緊張,因此工程團隊採用了多項嶄新施工辦法,例如以大型鋼圓筒填海,共花了約七個月時間填出兩個面積各十萬平方米的人工島,「一般而言最少三年時間!」
林鳴指工程團隊花三十億元研發多項新裝備,例如「碎石墊平船」可將沉管隧道沉放在海床後,回填的表面水平相差控制在四厘米內。被問到會否因趕工而影響工程質量,林鳴強調工程團隊利用技術換取工期,不會影響工程質量,他呼籲香港工程人員改變思維,在技術上多想辦法,「不用裝備,不用方法,只靠密集性勞動力,並不是好辦法。」
林鳴指大橋採用「單Y」式設備,提供機遇助香港穩定發展,認為珠三角地區是國家的未來,城市資源相當於三個上海,香港若要參與其中,不能一成不變。被問到大橋將來加建鐵路,他稱當初規劃大橋工程時曾討論過,但認為未來引入鐵路比較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