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當灣區領頭羊 深港角色大變化

一條短短的羅湖橋,分隔深圳與香港。橋那頭,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令人目不暇給;橋這頭,內耗內鬥,自甘墮落,爭議多時的粵港澳大灣區「龍頭」地位誰屬,顯然已有了答案。

深圳市政府宣布啟動新一輪雄心勃勃的城市總體規劃,對粵港澳大灣區領導地位當仁不讓。規劃中提出,將拓展深港合作領域,與香港共同參與「一帶一路」沿線港口、產業園區和新城建設,強化與泛珠三角地區的交通聯繫,共建粵港澳大灣區。負責城市規劃的學者更不諱言,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圈裏,應該發揮「引領作用」。所謂「引領作用」,當然就是「領頭羊」或者「龍頭」的委婉說法。

深圳充當大灣區的龍頭並非自我膨脹,而是底氣十足。經過三十多年改革開放,深圳已由「江楓漁火」的小村鎮,發展成南海之濱新明珠,城市人口已達兩千萬,經濟總量年內將超過香港,最重要的是,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平均年增速高逾百分之十五,對GDP的貢獻率超過一半,湧現一大批尖端企業,除了港人所熟悉的華為、中興、比亞迪、大疆無人機、順豐速運等,其他如華訊方舟、光峰光電等均為國際排名領先的高科技企業,令深圳成為中國以至國際舞台的引領者,「中國矽谷」名不虛傳。反觀香港除了金融就是地產,除了炒樓就是炒股,產業結構愈來愈窄,發展前景十分黯淡。

正所謂,沒有耕耘,就沒有收穫,深圳市去年研發投入超過八百億元,佔GDP百分之四點一,與排名世界第二的南韓看齊,相比之下,港府重視科技光說不做,研發投入不足GDP百分之一,即使在發展經濟體中也叨居末流,落後於人何足為奇。

記得多年前內地提出大珠三角「九加二」計劃,香港自視「龍頭」,為此與廣州發生齟齬,有關計劃不了了之。去年,粵港澳大灣區首度提上國家戰略層面,前特首梁振英率高官北上訪問,還強調香港是一帶一路的「超級聯繫人」及大灣區的「龍頭」,可惜這不過是自吹自擂而已。不管香港人服不服氣,香港已將珠三角龍頭地位拱手相讓,其實早在多年前,深圳已奪走中國城市競爭力第一的桂冠,根據最新一份全球城市競爭力排行榜,深圳再次名列前茅,而香港十大不入。

香港不斷被邊緣化,原因有目共睹。回歸後香港風風雨雨,在政治鬥爭的泥沼中無法自拔,蹉跎歲月,遠的且不說,高鐵香港段明年第三季通車,這是香港搭上順風車、分享內地發展機遇的最佳機會,「一地兩檢」作為配套措施必不可少,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反對派政客全力阻撓一地兩檢,無限上綱,抹黑拉布不斷。

欲無後悔先修己,各有前因莫羨人。大珠三角經濟體也好,粵港澳大灣區也好,「龍頭」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競爭的結果,香港的輝煌已是昨天,深圳的發展代表了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