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樂壇天后Lady Gaga受纖維肌痛症困擾,需暫別歌壇養病。本港麻醉科專科醫生李而安指出,此症患者全身並無紅腫,卻被腦部「放大」痛楚。由於表面無傷痕又難確診,患者常被誤會「公主病」,扮病不上班。他說,患者身上有十一至十九個壓痛點,分布手臂、頸、前胸等,輕力按亦劇痛難耐,且不能根治。患者可透過運動、處方神經痛藥物紓緩痛症。
本港沒有正式統計纖維肌痛症病人數目,美國曾有研究指出,當地百分之二至四成年人口患該症。李而安憶述九十年代時,醫生根據十九個壓痛點評估病情,若患者的痛處符合十一個壓痛點,可視為確診纖維肌痛症,當時男女患者比例為1:9,女性佔大多數,病人平均年齡介乎三十至四十歲。直至一○年,美國修訂診斷標準,除了測試十九個壓痛點,要求病人填寫問卷,並要為病人驗血,以排除其他症狀相似的病症,例如退化性關節炎、紅斑狼瘡症、風濕性關節炎等,才可確診纖維肌痛症。自此,此症的男女比例調整為1:4,仍以女性居多。
李而安說,患者普遍持續痛楚逾三個月或以上,對壓力、溫度改變十分敏感。患者睡眠質素下降,容易感疲倦。纖維肌痛症的成因不明,有研究指該症與家族遺傳、情緒病及創傷後遺有關。
持續運動有助紓緩痛症;藥物方面,可服微量抗抑鬱藥或抗神經痛藥物普加巴林。李而安說,藥物可減低痛楚訊息傳遞,從而控制病情。但她強調,普通止痛藥以消炎作用為主,對纖維肌痛症幫助不大;病人的痛楚反應大,腦內啡(又稱人體嗎啡)分泌受刺激,但仍無助止痛,因此再額外注射嗎啡都無用。
痛處表面沒有紅腫,不少患者誤以為肌肉痛,於是採用推拿、按摩等方法,李而安不排除其他療法可短暫紓緩痛楚。她指出,曾有女教師持續感痛楚至不能上班,學校亦不諒解。女教師其後確診纖維肌痛症,決定辭工休養,病情反而有紓緩。她認為,痛症困擾病人生活,若能充分明白病情,有心理準備接受治療方案,對控制病情有重要幫助。
記者戴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