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中國訂單成狂人救命稻草

特朗普即將訪華,包括來自通用電氣、波音等公司的四十名高管隨團,明顯想在中國大賺一筆。

特朗普向來把總統角色定位為國家的CEO,為工人尋求飯碗更是其競選的主軸之一。環顧當今全球,尋找老闆,中國已是不二之選。事實上,現時「通俄門」調查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特別檢察官已提出首批檢控書,特朗普前競選經理首當其衝,火頭延燒到狂人身上只是時間問題。為轉移視線,特朗普刻意轉打經濟牌,甚至已到了病急亂投醫的地步,連「共和黨人在稅改方面的努力」也拿來吹噓。現實是共和、民主兩黨在國會惡鬥,要合作幹點正經事,比登天還難,相比之下,還是從中國拿取大訂單更立竿見影,也更靠譜。

不過話又得說回頭,美國人動輒拿「貿易赤字」來說事,其實並不公允。不僅中國,美國跟所有貿易夥伴幾乎都錄得赤字,其中一個原因是在統計上弄了點狡獪。美國很多跨國公司,他們自己「不事生產」,卻將整個製造過程外包給中國等國家,這些公司從品牌專利等無形資產中賺了大頭,卻沒有記在帳上。以蘋果手機為例,作為「中國製造」產品運往他國,出口利潤是中國的,大錢卻進了美國公司口袋。有人算過帳,如果把相關附加值算作美國的出口,單是一五年美對華的「貿易赤字」便會減少逾百分之六。怪不得奧巴馬當年說過,美國必須確保自己制訂全球經濟規則,否則中國人就會自己來幹。

當然,今時不同往日,美中實力此消彼長,老美再不能予取予求。在貿易、朝核問題等美國對我國多所倚重的同時,美國能否在台灣等問題上投桃報李?比如說,美方向台增售軍備,通過法案鼓勵雙方各層級官員互訪等,就讓中方很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