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前日(10月30日)舉辦「世界城市日–全球城市競爭力論壇」,聯合國人居署與中國社科院財經院在會上共同發布《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7–2018:房價,改變城市世界》,當中有廿一個中國城市入圍百強。其中在經濟競爭力方面,深圳位列全國之冠,排全球第六,香港則排第十二;而在可持續競爭力方面,北京居全球第十一,香港則排第十三。
經濟競爭力是指城市當前創造價值、獲取經濟租金的能力,課題組使用原創理論與方法,從產出角度,使用經濟密度指標與經濟增量指標,測度了全球一千零七個城市的競爭力指數,十強分別為紐約、洛杉磯、新加坡、倫敦、三藩市、深圳、東京、聖荷西、慕尼黑、達拉斯。
在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排名當中,美國優勢依然明顯,而中國正迅速崛起;除深圳進入全球十強外,香港(十二位)、上海(十四位)、廣州(十五位)、北京(二十位)進入前二十強。中國總共有廿一個城市進入前一百強,反映了中國城市發展已從「中心聚集」進入「擴散外溢」的較高階段,但整體來看,中國城市之間的差距仍然較大。
據「中國社科院-聯合國人居署聯合課題組」首席城市經濟學家倪鵬飛教授表示,資訊科技中心和新興經濟體中心城市崛起,打破了全球城市競爭力體系格局,以前最具競爭力的城市多為金融中心,現在最具競爭力城市必須既是金融中心,又是科技創新中心。
而可持續競爭力指標體系是指城市的要素與環境的狀況,是從未來、投入的角度來說。報告選取了人力資本潛力、經濟活力、科技創新、生態環境、營商環境、全球聯繫等指標,測度了全球一千零三十五個城市的可持續競爭力指數,十強分別為紐約、倫敦、東京、波士頓、新加坡、蘇黎世、首爾、休斯敦、巴黎、芝加哥。
從城市群看,美國、德國、英國城市群中進入可持續競爭力百強的中心城市比重較高。研究認為,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城市基礎設施正迎頭趕上,特別是中國城市,基礎設施普遍已經追上發達國家。進入可持續競爭力百強的中國城市,分別為北京(十一位)、香港(十三位)、上海(二十七位)、深圳(三十五位)、廣州(三十六位)、南京(七十九位)、天津(九十三位)、廈門(九十七位),而台北則位列第五十七。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