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人鬱出病 怕標籤拒求醫

【本報訊】剎那間失常施以暴力的血案,近年頻有發生,令市民或鄰里防不勝防。其實「忽然」並非「偶然」,都市人長期受不同程度、不同原因的壓力困擾,但精神健康出現問題卻往往被輕視,個人和親友對精神疾病認知淺不懂處理,以為「搞唔到人就無事」,又怕被社會標籤而「收埋自己」不求醫。有精神學系教授指出,香港每十名精神健康有問題的人士中,只有約一半人會求醫,而且往往「出咗大事先被關注」。但其實患者在爆發前有先兆,可惜政府的宣傳、教育、醫療資源不足,令社會存在的「隱蔽」式患者得不到專業的評估和治療。

失常行兇 多無預定逃路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教授李誠表示,要判斷一個人的暴力行為是否與精神問題有關,可循幾項標準分析,首先是疑兇與受害人的關係,雙方是否認識、有積怨或仇恨,以及有無動機去襲擊對方,「愈係三唔識七,就愈有機會與精神問題有關」。其次就是對於事發後的「行程」有否周詳計劃。

李教授提到,一般精神有異的人士,行動前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所以亦不會有預定逃走路線,根據其以往接觸的案例顯示,有精神失常者行兇後,安坐家中靜候警方上門拘捕。另外一個判斷迹象就是,患者近期有否出現奇怪行為,例如自言自語、無故外出踱步、揚言有人要傷害自己,並隨身攜帶武器等,種種都是精神健康出現嚴重問題的徵兆。

李教授又提到,一名精神出問題的人士做出暴力行為,可能因為出現幻覺或幻聽,但旁人卻無從得知,而事主自己又忌諱求助,面對這種「隱藏式」精神有異人士,李指出:「外人好難猜測(暴力行為)原因,要佢自己講。」

誤以為「搞唔到人就無事」

精神病患者一般經歷被社會標籤歧視,以致拒絕求醫,歸因於政府對他們缺乏關注,李指出,一般精神異常人士初期只是疑心重、過分焦慮或間中有幻聽,即使有暴力行為,極其量只會自殘,但由於政府的教育不足,大眾對此認知極淺,甚至將其形象妖魔化,以致事主認為「搞唔到人就無事」,從而輕視問題,惟精神問題向來只會「愈嚟愈嚴重」,到爆發一天方得到關注就為時已晚。

欠醫療資源 輪候時間長

其次是醫療資源匱乏,由於公立醫院人手不足,令不少精神病患者輪候治療需時極長,求助出現困難。事實上,近十數年有不少輕度精神健康異常人士如抑鬱症、焦慮症病人,都在公立醫院接受專科治療,李認為,政府應加強家庭醫生訓練,將輕度精神異常病症的治療工作,交由家庭醫生負責,騰出專科空位予嚴重精神病患者。

最後是教育宣傳,李醫生指出,一般精神異常人士會迴避人群,「收埋自己」,這亦是拒絕求醫的原因之一,其實政府設有「精神科社區團隊」,以流動醫療車方式,上門為患者評估、治療、打針等等,但政府卻沒有足夠的宣傳,普遍大眾對這項服務一無所知,政府得物無所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