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常悲歌又響起 安老之苦不堪聞

巴金生前說過,「長壽是上帝對我的懲罰。」在香港,懲罰長壽的不是上帝,而是涼薄無能的港府。葵盛東邨昨日發生倫常慘案,一名孝子疑不堪長期照顧患病母親的壓力,弒母自殺。事件令人震驚,更令人心酸,尤其是港府坐擁金山銀山,窮得只剩下錢,為何安老問題依然無法得到妥善解決?

這已是今年第三宗同類血案,證明港府的社區支援嚴重不足,現行機制不足以識別高危個案。目前本港獨居長者約有十二萬,兩老同住人口約二十二萬,但正如立法會議員指出,這還未涵蓋所有高危個案,因為一些僅靠一名子女照顧患病父母的家庭,往往才是最高風險的一群。以今次慘劇為例,案中疑兇為家中獨子,父親早年去世,照顧病母的重擔落在他一人身上,當中痛苦實不足為外人道,悲劇亦由此而生。

當然,港府是絕對不會承認安老政策失敗的,甚至還會沾沾自喜聲稱每年給予長者的撥款不斷增加。的確,港府近年推出的安老服務不在少數,院舍券、醫療券、乘車優惠、長者生活津貼等等,不一而足,可惜都是小恩小惠,最有迫切性的資助安老院舍和日間護理中心,長久以來都是僧多粥少,杯水車薪,輪候時間動輒以年計,不少長者往往因為等不及而含恨而終。

至於私營院舍則因為社署監管不力,質素良莠不齊,年前的大埔院舍虐老醜聞就是經典例子,何況私院收費不菲,並非每個家庭都能負擔。更不堪的是,港府雖然有每月八千元的長者家居照顧券供輪候院舍的長者申請,惟因宣傳不足,大部分市民毫不知情,得物無所用。正因為當局敷衍塞責,所謂的「居家安老」淪為「居家安息」,簡直是黑色的笑話。

必須指出,現時本港的老年人口已突破一百萬,隨着人口老化加劇,二十年後更會達到每三人之中就有一名長者,「老齡海嘯」顯然已迫在眉睫。儘管港府煞有介事預留三百億元推行「安老服務計劃方案」,聲稱要將城市長遠規劃為適合安老的社區,說的比唱的還好聽,可惜一直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單是當局推算二十年後需興建四百多間資助安老院舍,實際上每年只以兩至三間的速度增加,還一味推說覓地難,港府的「誠意」有多大,已可見一斑。

說來實在唏噓,香港是富裕社會,港府財政及外匯儲備接近三萬億元,絕對具有制訂完善安老政策的條件與能力,遺憾的是,歷屆港府鼠目寸光且孤寒刻薄,一味視長者為包袱,急欲去之而後快,長者只能自生自滅。所謂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永遠都是不能實現的漂亮口號,這是香港的悲哀,也是香港的恥辱。

現屆政府即將發表首份施政報告,傳聞有意引入外勞解決院舍人手荒。然而事實擺在眼前,本港安老問題遠遠不止人手不足這麼簡單,再不制訂針對性措施,提供有效的支援,倫常慘劇還是會不斷上演,這豈是引入外勞就解決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