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贈者器官遺愛手術室經理最動容

手術室總予人「血淋淋」的感覺,趙克輝近四十年的醫院工作生涯在此「生死戰場」度過,見證手術室年代更迭變遷。由護士變經理,最令他難忘的事,是望着無私的捐贈者躺在手術台上捐出全身器官,遺愛人間。生命走到盡頭,身軀捱刀不再是為了救自己的命,而是為了救一條又一條陌生人的命,教趙克輝動容不已。

現年五十九歲的趙克輝一九七八年入行,當時剛中學畢業未找到工作,在父親提議下就讀了護士學校。當年入行的男護很少,四十二人一班,男生只得四人。他畢業後在瑪嘉烈醫院工作,後來去了英國接受手術室護士培訓。回港不久,於九八年加入北區醫院任職手術室部門運作經理至今,明年「登陸」,將退下火線。

憶器具「即叫即蒸」背用途考功夫

在近四十年的工作生涯,趙親歷手術室運作的演變與進步。他憶述剛入行時,手術室器具仍流行「即叫即蒸」的做法。因當年手術器具數量少,手術需要甚麼器具,術前才去消毒,常發生「一間手術室用完即刻消毒供第二間使用」的情況。現今手術器具標準化,醫院擁有超過一千台手術器具,護士與醫生要逐件背熟用途,十分考功夫。

謹慎兼分秒必爭 電子清單減失誤

趙又說,手術過程中會用上大量器具及醫療用品,手術分秒必爭,一不小心或遺留微細用品在病人體內,因此必須十分謹慎。以前點算用品的做法十分原始,就是寫在白板上逐項記下,但手術室如戰場,混亂間易被錯誤抹走筆迹。現時採用電子化的點算清單,大大減少失誤。

提到入行以來最難忘經歷,趙克輝坦言「一定」是摘取器官的過程。平日躺着病人的手術台,換成躺着逝者的身軀,不同的移植團隊走進來,摘走器官,心臟、肝、腎臟……最後連骨骼與皮膚都取走,「剩番低嘅都無乜」,一具冷冰冰的身軀原來可以溫暖及救活很多病人。護士與醫生十分尊重地為逝者進行最後工序,清洗身軀、縫好傷口,令他們完整地送入殮房,圓滿結束人生。

記者鍾君容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