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現任緬甸國務資政昂山淑姬的光環日漸褪色,她將來不成「民主女丑」已算慶幸,「民主女神」之位則恐怕是愈來愈難穩坐了。
國際輿論批評昂山淑姬沒能遏止軍方對羅興亞人的壓迫,所謂「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我們不是緬甸人,不能熟知緬甸事,或許昂山確有其難處。但真正讓人反感的,是昂山表現的態度,對於政府軍的殘暴手段,她初時不置一詞,後來被逼得急了,就嘗試文過飾非,甚至諉過於人,所作所為似乎不大配得上世人給她的崇高形象。昂山就算真的對羅興亞人愛莫能助,真的有難言之隱,但如果她在談及這問題時,能表現出多一點誠懇與謙卑,相信大眾還是會體諒她的。
可惜,昂山淑姬一味批評傳媒在報道上誤導公眾,在公開講話時一口一句「穆斯林」的稱呼羅興亞人,言詞間根本就不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國民,傲慢與排斥態度幾乎寫到了臉上,國際輿論對她的反感主要在於此。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在佔領行動期間,曾引用古語盛讚學生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這句話用來褒揚那幾個運動領頭的小夥子,明顯是過譽了。但若換作是身為諾貝爾和平獎的得獎人,就確實應有為天地、為生民做事的氣魄。如果這個人在得獎後就再做不到,反而走上一條專橫、獨斷、蔑視反對聲音的路,那請容我講一句老實話,這恐怕是和平獎的評審們選錯人了。他們選的可能是一個精於計算、手段高明,很懂得透過「表演」自我犧牲來博取人心的政客。這種人未掌權前就會打着民主、人權的旗號去蠱惑人心,自己的骨子裏卻未必真信這一套。
如今,有人想提名香港幾位學運領袖角逐諾貝爾和平獎,但吸取昂山的教訓,和平獎的評審們可要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