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貨水果應市慶中秋!中秋佳節臨近,市面湧現不少進口水果應節,惟本報巡查全港多區,發現市面充斥各式各樣的「冒牌貨」。近年日本香印提子熱賣,惟當中標榜「日本香印」的提子,包裝卻出現簡體中文字,價格更低至百多元一串,為正貨的三分一價錢。但本報向其中一間內地供應商查詢,對方直認其出售的提子為內地出產,批發價只是四十元一串,有關果檔商戶涉嫌違反《商品說明條例》的同時,更將價錢標高三倍牟利,以冒牌貨每串一百八十元為例,每串可賺過百元。
臨近中秋節,不少人會選購進口水果送贈親朋好友或是一家人享用,其中香印提子近年人氣急升。日本出產的香印提子每串售價高達三百多元,南韓出產的一串也要一百八十元,惟記者日前在各區水果店巡查發現不少店員聲稱來自日本的香印提子,包裝與日本出產的十分相似,惟真正產地成疑。
大埔一間標榜售賣「日本香印」的水果店,綠色紙盒包裝上只有簡體字,每串售價一百五十元,當記者問到為何印着簡體字和是否在內地包裝時,店員指是「日本公司包裝嘅, 出口中國,我哋再入口」。同區另一檔出售標榜來自台灣的香印提子,售價每串七十元,藍色紙袋上印有日文,同時附有簡體字標籤,水果店店員說:「台灣梗係(用)簡體字啦。」
「一級就三百蚊,二級就一百八十蚊。」深水埗一個街市內的水果檔有兩種級數的提子出售,檔主聲稱同是日本出產,但「差好遠,食落唔同。」檔主所指「二級貨」的橙色包裝袋上印有香印提子的日文,同時印有中文字「金××縣產」。記者問到金××縣是否日本的地方時,檔主聲音突然加大:「佢哋自己寫,唔係我哋寫,我哋控制唔到。」而街市內另一檔水果檔出售的香印提子有綠色簡體字紙盒包裝,檔主起初聲稱是「日本嚟」,記者追問下才承認是「日本品種」但產自內地。
荃灣多檔生果檔亦有售賣印有「金××生產」的香印提子,聲稱是日本進口,有檔主解釋是日本農場,亦有檔主只強調「唔係大陸嚟。」此外,部分水果檔出售的「日本香印」只用白紙包裹,並沒附有任何產地標籤。
至於「金××」究竟是日本縣市還是農場呢?記者在網上搜尋,並聯絡深圳一間同名水果批發商,負責人承認有供應香印提子,包裝亦與市面上部分聲稱日本香印的包裝幾乎一模一樣,惟他坦言批發的香印提子是從內地雲南、四川、廣西等地種植的,並非日本進口,五至七串的售價只需約二百七十港元,平均每串約四十港元。相比起日本的香印提子,批發價平均也要一百五十港元一串,價錢相差近三倍。
海外入口果菜商會會長吳永恩指出,水果零售商根據貨質及貨價就能識別是否內地貨,「冇理由唔知」,又認為零售商有魚目混珠之嫌。他指日本貨與內地貨的來貨價大有差別,單看價錢已經能判斷,雖然批發商賣貨時未必會提到產品來源地,但零售商「賣開(水果)都會知」。
海關回覆指,商戶如就有關貨品作出虛假或具誤導性達關鍵程度的陳述,可構成虛假商品說明的罪行。自一三年新修訂《商品說明條例》實施至今,海關開立十二宗涉及水果的調查個案,而其中一宗已將相關貨物充公,餘下十一宗則未有足夠證據證實違反條例。
立法會議員麥美娟表示,有關水果商違反條例的個案,「客觀證據較容易收集」,希望情況許可下,海關應「放蛇」或主動巡查。立法會批發及零售界議員邵家輝則建議,海關應向業界加強有關法例的宣傳,檔主亦應該向其員工清晰講解,不然員工會「好易中招」,犯法也不知道。
圖/文:專案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