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回收商發起停收廢紙行動,短短幾日,處處廢紙堆積如山,不僅增加食環署工作量,拾荒長者收入頓失才是最陰功。可能迫於輿論壓力,回收商宣布停止行動,重收廢紙,但明言如果取不到內地進口批文,廢紙只能轉往東南亞,不足以吸納每月八萬噸回收量,最終都是逼爆堆填區。
事實上,紙皮屬可循環再造和有價值的廢物,不像電子廢料那樣具污染性,亦不如回收膠樽般需先行壓碎才能入口,今次內地停收本港廢紙,別說回收業摸不着頭腦,環境局也認為不關俗稱「廿四味」、即停收廿四類洋垃圾的內地新政策事,甚至連內地造紙廠也因為收不到本港廢紙令紙價飆升而苦不堪言。內地當局為何有此一着,最合理推測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與其假手於人,不如不假外求,回收內地廢紙再造。由此可見,本港業界過分倚賴單一市場,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到頭來必然是自己玩死自己。
香港回收政策向來天殘地缺,黃錦星口口聲聲今次是業界轉型的大好機會,其實何嘗不是港府搞好回收的大好機會。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香港垃圾分類做不好,許多可再用的廢物被白白浪費,即使能夠被回收,也往往因為沒有市場而被迫轉口海外。求人不如求己,港府是時候想一想如何為廢物尋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