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名牌手機供應商昨日正式推出系列新產品,無數粉絲翹首以待,分銷商大舉入貨,同日元朗一個回收場發生三級火災。兩件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其實大有關係,香港人過度消費主義不改,港府垃圾回收政策形同虛設,加上消防安全漏洞多多,類似火災固然層出不窮,垃圾圍城的風險也迫在眼前。
火災現場所見,濃煙滾滾、烈燄沖天,令人觸目驚心,而塑膠等垃圾燃燒時發出刺鼻氣味,嚴重污染環境,危害周圍居民的健康,甚至「新界失火,殃及深圳」,只是香港人一向以自我為中心,從不將內地居民的感受當作一回事而已。每次災後,回收場經營者的資質以及消防安全問題都會成為關注的焦點,而當局次次意見接受,態度照舊,問題如故。今次火災未釀成人命傷亡,相信當局更不會當作一回事。
回收場火警暴露出來的問題,又豈是消防漏洞那麼簡單。新界的大量棕地難以收回來建屋,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遍布垃圾回收場,部分是舶來的洋垃圾,大部分是本地製造垃圾,香港人不僅「食得招積」,浪費嚴重,製造出大量廚餘,在使用電器方面更加誇張,以手機為例,七百萬人口幾乎人手一部,不少人緊追潮流,一年一換甚至數月一換,「敝帚自珍」早已是過去式,「喜新厭舊」才是進行式,在年輕世代表現得更為明顯,更不提有大量電腦、音響等電子設備被棄置。香港人的換房頻率也頗高,每次喬遷之喜,都伴隨着大量傢俬被棄置,哪怕簇簇新,一樣掃地出門,製造出源源不斷的固體垃圾。
消費無限,垃圾無限,但土地資源有限,香港人均生產垃圾量之高在全球名列前茅,這就是到處垃圾成山、烏煙瘴氣的原因。當人們關注垃圾場火災連連、一再將矛頭指向經營者或消防當局時,其實也應該捫心自問,是否有份「造孽」,是否應為環保事業盡一份責任。
更可笑的是,香港的所謂固體垃圾回收政策,根本是掛羊頭賣狗肉。由於垃圾分類回收又髒又累又危險,本港已經沒有人真正去做,因此固體垃圾只是暫時存放在新界一帶,然後出口至外地,廣東佛山就曾因為大量分拆洋垃圾而成為一門產業。隨着內地環保意識提高,香港過去「以鄰為壑」的不道德做法已經無以為繼,而當回收行業逐漸變得無利可圖,意味着這些固體垃圾最終都可能送入堆填區,政府的宣傳口號「黃廢紙、藍鋁罐、啡膠樽」完全是自欺欺人。問題是,本港堆填區面積有限,再擴容的阻力極大,如果垃圾回收繼續徒具形式,垃圾焚化設施又遲遲不到位,香港有一天垃圾圍城顯然不是危言聳聽。
港府就是這樣,大事做不來,小事做不好,連垃圾問題都治理不了,港人治港又從何談起?港府不時派官員外出學習處理垃圾的先進經驗,為何不能採取拿來主義?港府被譏為垃圾政府,立法會早有垃圾會之名,顯然不是沒有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