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微酸味 或經化學處理

【本報訊】近年港人食用魚翅數量已大為減少,尤其是今次在內地檢獲、俗稱「水盆貨」的浸發魚翅,飲食界稱已經鮮有酒樓購入,據業內人士表示,現時大多購買乾身魚翅,並且指魚翅以象牙色才屬佳品,若發現有微酸味道,可能經化學處理,最好不要購買。

飲食界多購乾翅

統計處數字顯示,本港進出口魚翅持續下降,去年約五百六十八萬公斤,較一四年的五百七十六萬公斤減少,今年上半年僅進口二百六十七萬公斤;出口魚翅更大幅下降,去年約出口一百六十八萬公斤,較一四年的二百零四公斤大幅減少一成八,今年上半年出口量更只有八十四萬公斤。

稻苗學會會長黃傑龍表示,魚翅主要分為乾貨及「水盆貨」,前者價錢較高,需要自行浸發,處理相當花工夫;後者價錢較低,並由工場浸發,但較方便,以往有不少食肆選用,但隨着全球對鯊魚的保育意識加強,港人食用魚翅已有所減少,特別是海虎翅及天九翅,屬瀕危物種,不可食用。

業內人士林先生表示,現時已愈來愈少人食「水盆貨」,主要是購買乾貨,若要揀選靚魚翅,則不要揀選太鮮白色,因可能經過加工,最好到海味店揀選象牙色的乾翅,即原裝原色,亦要聞一聞,若經過化學物品處理,會帶微酸味道,不要購買;而現時港人最常食用的是軟針科的牙揀翅,零售價約一千二百元一斤,或來自南美洲的小型鯊魚翅,零售價約四百至五百元一斤。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