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暴力抗爭,以為高叫「公民抗命,無畏無懼」就可以「違法達義」。十六名年輕人因參與暴力抗爭而受到法律應有的制裁,之不過,別有用心的政客及訟棍一味炒作,說他們是「良心犯」、「政治犯」,當中亦有愛子心切的父母認為社會不公、司法不義,並把矛頭指向特首,羅冠聰的母親便說一直支持兒子,因其所作所為是無私的。
然而,「無私」是否就可以無畏?世上有不少惡行也是打着「無私」的幌子。老朽想起內地的拆遷,有地方的官老爺打着無私為黨為公的幌子,不顧拆遷戶的少數人利益,濫用職權,野蠻執法,致使不少弱勢的拆遷戶以死控訴。這是無私的「利民工程」嗎?這種以「無私」行「無畏」的劣行,又豈能自圓其說是「無懼」?
年輕人不知畏,於是胡搞瞎鬧,無視秩序,不守規矩,出事了又怨呢樣不公嗰樣不義,更令老朽感嘆的是,其父母溺愛子女保護有加,甚至不分黑白地支持佢哋往後依然要「無畏無懼」去抗爭,而不是「無私也須有畏」。
人生在世,要畏的太多了,《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極為謹慎。古人說,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年輕人血氣方剛,「公民抗命」,一味亂衝,而身為法律學者的戴妖,一邊教法律,一邊教人違法,如此無畏,背後如果沒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吾不信也。
成就偉大事業者多存畏懼之心,唐太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故事正正是一種畏,他警惕自己不可小看百姓的力量,要鞏固政權就必須愛護百姓。孔子則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要言之,世上好多嘢不容你不畏,不把「大人」放在眼裏,你說會有運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