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醒來,卻發現四肢動彈不得、思想說話都不能自主,是不少嚴重腦神經受創傷患者面臨的噩耗。麥理浩復康院腦科復康團隊每年有二百名腦創傷、腫瘤、中風復康病人,在該院清靜環境接受循序漸進的復康訓練,嘗試再站起來。一四至一六年間,該院腦神經復康者接受治療後,近六成病人可重投社會工作。
四十三歲的黃國雄原是急救教練,一一年出席教會活動期間暈倒,醒來已被確診左腦出血(腦中風),當時只有卅七歲。手術後,他右邊身完全癱瘓,更有嚴重失語症。他累積考獲的十一個車牌,全因病被撤銷。由瑪麗醫院轉到麥理浩復康院療養,需要無比毅力,由學習說單字、看圖畫開始,再重建活動及語言能力。六年後,雖非百分百還原中風前的生活,但黃國雄可重投最大興趣的急救教練工作,亦可駕車。
「當自己BB一樣,行路、吃東西從頭學起。」現年五十六歲的工程師盧雲龍(龍哥),一三年患腦幹海綿狀血管瘤,病發時在澳門公幹,回港接受緊急腦外科手術後得以延命。經無數復康練習,由四肢癱瘓,現可自行駕車,更自僱接洽工程。
瑪麗醫院神經外科顧問醫生浦勤孫說,每年該院接獲一千八百至二千宗腦創傷、腫瘤及血管病的入院個案,大部分是出血性中風病人。醫護團隊按腦科復康病人的年齡、病情、照顧者能力等因素評估,將患者分為輕微、中度至嚴重級別,再按情況轉介至復康院跟進。復康院有廿五張病床,每年服務逾二百名患者。
團隊最希望患者可重投社會,浦勤孫說,一四至一六年復康院患者重投工作的比率達五成九,比一○至一三年多兩成半。當中屬嚴重個案者,一四至一六年重投社會的比率達三成四。
麥理浩復康院臨床心理學家麥健妍及言語治療師鄭敏慧表示,國雄和龍哥看似進步神速,其實背後歷盡挫敗。他們平均住院三個月,由認圖像、聲音配圖畫、圖畫配文字,逐步練習恢復說話能力。職業治療師鄭國華及物理治療師陳欽亮說,團隊度身訂造鍛煉關節活動、肌力運動令病人有機會站得穩及增加協調能力。
記者戴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