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非抗生素劑抑制抗藥惡菌

濫用抗生素令細菌變惡菌,愈來愈難醫。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全球首次發現可治療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MRSA)的新型非抗生素藥物,利用一種NP16化合物抑制MRSA生長。負責研究的專家期望,未來三年完成臨床工作,發展成臨床藥物,甚至利用同一抑制機制,對付其他抗藥惡菌在人體內生長。

MRSA對常用抗生素產生抗藥性,一般會引致皮膚及軟組織感染,出現膿瘡、膿腫及傷口感染等,感染部位出現紅腫、觸痛和流膿,嚴重可致敗血病、肺炎和壞死性筋膜炎等。

港惡菌抗藥率達45%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表示,本港金黃葡萄球菌抗藥比率達四成半,較英國高四倍,比部分歐美國家更高十倍。年長病人術後出院若體內殘留MRSA,或傳給安老院舍其他院友,甚至傳出社區。病人感染MRSA後死亡率,比普通金黃葡萄球菌高四倍。

港大微生物學系副教授高一村形容,MRSA是全球最關注的抗藥惡菌之一,專家一直尋找非抗生素的治療方法。港大曾嘗試以各種不同的非抗生素方法,不是殺菌,而是抑制細菌在人體內成長。

經過篩選逾五萬個小分子化合物,港大終成功鑑定化合物NP16可抑制MRSA最活躍的致病因子(CrtN),同時不影響人體細胞本身抵禦細菌的功能,間接削弱細菌的存活能力。NP16製成抑製劑後,研究團隊分別在種菌碟,以及小老鼠的肝、腎器官測試。在試碟中,只需微量NP16(0.3微摩爾)即可減少致病因子一半活躍度。再試用於小鼠器官,合理分量的NP16只需數日亦可降低致病因子活躍度十倍。

NP16副作用低 不能殺菌

此為全球首個以化學遺傳學處理MRSA感染的研究。高一村相信,NP16副作用低,本身沒殺菌作用,但通過降低細菌感染能力,令人體自身免疫系統可以清除感染的細菌,此治療過程可減低細菌變得更抗藥的機會。他估計,可利用同一抑制致病因子的機制,研究如何抑制抗藥性大腸桿菌等「抗藥惡菌」。當抑製劑研發成功,預料可一線用於醫院的嚴重病患者。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