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自然災害頻繁的地區,民眾的性命財產屢受威脅。災害與醫療人道救援專家、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陳英凝,憑制訂環球實地教學計劃,讓學生深入偏遠農村進行救災及人道工作,獲頒二○一七年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傑出教學獎嘉許。她表示,透過參與前線救災,可讓學生學會謙卑。
今年教資會在二十一個獲提名的教學人員或隊伍中,選出三名得獎學者或隊伍,他們分別獲得五十萬元獎金。陳英凝和香港城市大學「重探索求創新課程」的教學團隊,分別獲今屆一般組別教學人員/隊伍的傑出教學獎,中大心理學系助理教授蘇可蔚則獲頒新進教學人員組別的傑出教學獎。
曾在無國界醫生工作逾十年的陳英凝,○六年加入中文大學醫學院。她憶述,經歷沙士一役後,學界日漸關注公共衞生議題,中大六年前與英國牛津大學合作,成立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推動兩地學生到內地少數民族村落等偏遠地區,進行救災和研究工作。
她表示,學生沒有體會過沒有水、沒有電的情況,當實際參與救災時,遇到不少問題。她舉例指,教村民正確洗手方法看似簡單,「但(村民)淨係攞水飲,行都要行三十分鐘,點喺冇水嘅環境下,教(村民)衞生同健康呢?」這些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和成長。陳英凝續指,醫護人員習慣工作時「有人幫」、指點其他人工作,救災時,凡事要親力親為,壞車也要親自修理,過程中可讓學生學懂謙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