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醫學美容集團為女顧客進行CIK療程時發生致命事故,集團創立人周向榮等共三人各被控一項誤殺罪,案件續審。控方昨傳召香港大學醫學院講座教授袁國勇出庭,以微生物學專家身份作供。袁供稱,三名事主血液樣本驗出的膿腫分枝桿菌,含菌量極高,其中死者陳宛琳每毫升血液含十萬計的桿菌,菌量之多實屬罕見,袁只曾在末期愛滋病患者身上見過這種情況,而該些病人最終都離世。
袁表示,一二年十月三日出事後數天,他被要求到律敦治醫院及聯合醫院探訪三名事主,死者陳宛琳於十月十日離世。袁到醫院時,陳宛琳已昏迷,並需靠插喉輔助呼吸,另外兩名事主王靜波及黃鳳群仍可跟袁交談,三名事主均出現敗血性休克症狀,陳宛琳四肢及手指呈青藍色,王靜波整對腳掌細胞壞死需截肢。
袁指出,陳的腦及肺部分泌和尿液、三名事主的血液,均驗出膿腫分枝桿菌。膿腫分枝桿菌屬惡菌,一旦進入體內,會令血液無法輸送氧氣和營養至四肢及器官,又會消耗凝血因子。DR於出事翌日(十月四日)將三人用剩的CIK製品放入細菌偵測機器,不足一日就得出陽性結果,證明含菌水平相當高。陳宛琳的血液樣本在種菌之前,透過顯微鏡就能觀察到每毫升血液含十萬計的桿菌,菌量之多,袁稱過往只在末期愛滋病患者身上見過。
一二年十月十七日,袁被邀請到亞太幹細胞科研中心(APSC)及肇事的DR美容中心調查,此前衞生署已在該兩處檢取共六十三個環境樣本化驗。化驗結果顯示,APSC的離心機及移液槍被驗出上述桿菌,美容中心的樣本則完全無發現桿菌,因此桿菌源頭應是APSC。不過,袁無法確定桿菌的原始源頭是在APSC甚麼地方出現,而移液槍應是共同源頭,可能是處理CIK製品時使用同一支移液槍而出現交差污染。
袁表示,CIK療程要由合資格的醫生及技術員進行,為免人為錯誤,依循標準的程序指引更重要。今次負責製備製品的實驗室醫務人員及替事主輸注的醫生,均遠遜於應有的專業水平。
袁認為CIK療程屬醫療程序,若當成保健或美容療程是錯誤的,事主根本不應該接受。CIK療程的治癌成效在行內未有共識,醫生有責任向病人解釋療程仍在試驗階段,甚至有細菌污染的致命風險。此外,培養CIK細胞時所用的人體白蛋白及試劑,屬於法例列明的第一部毒藥,需由醫生處方。袁今日未能到法庭,將於後日繼續作供。
案件編號:HCCC 437/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