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北岸多工程淪「擱淺陷阱」

機場附近水域近年被海上工程大包圍,包括建設第三條跑道、港珠澳大橋配套兩大工程,以及機場西北「海底電纜安裝工程」、機場以北「回填泥坑工程」等林林總總工程,因施工區範圍有變,工期又長短不一,填海及海上工地漏出沙泥,加上水流問題,令水底環境隨時生變,機場北岸猶如「陷阱地帶」,若未有緊貼海事處最新通知及指引,隨時誤闖淺水區擱淺,有艇家指「(航道)今日都仲過到,但聽日突然過唔到」,日前便有一艘漁船在距離今次事發位置約一百五十米處擱淺。

機場三跑道系統工程於去年八月展開,根據海事處於今年三月發出機場以北相關的工程通告,相關施工區內涉及填海、海堤建造工程、填沙工程、深層水泥拌合工程、鑽孔、鋪設沙墊層、水質監測、海道測量及潛水作業工程,為期約一年。施工區邊界會放置裝有黃色閃燈和雷達反射器的黃色標誌浮泡,亦會設置隔沙網,以阻隔淤泥及沉積物,同時為確保深層水泥拌合工程安全進行和航行安全,護衞船會在施工區附近水域巡邏,向駛近的船隻發出指示。為方便進行鑽探工程,施工區內會臨時鋪設沙墊層,該水域水深會暫時減低約兩米,凡在附近水域航行的船隻須謹慎駕駛。

漁民團體:或涉及人為疏忽

香港漁民團體聯會主席張少強指出,漁民及船公司都會收到相關部門的施工通知及航行指引,機場附近水域施工區邊界有護衞船、工程船及「安全界泡」,故駛經船隻都可清晰看到「禁區」範圍,並會保持百米以上的安全航行距離,但他坦言:「指引日日出,未必個個跟得貼」,認為今次事件或與部門間溝通不足、船員經驗不足,甚或人為疏忽導致,「或者消防心急救人,未查清水域水深就駛近機場。」張稱:「除非水淺到半米,先會起白頭浪,否則肉眼唔會察覺。」而且填海及挖泥等工程令海床改變,亦未能在舊海圖上反映。

屬擱淺黑點 議員:部門懶理

香港漁民互助社副主席張志榮表示,潮水漲退會令機場附近水域水位相差兩至三米,水退時擱淺風險較高,而且機場以東的人工島及大橋相關工程,會因海水沖刷流出大量淤泥,在機場沿岸堆積變成暗淺灘,形成船隻擱淺陷阱。立法會議員何俊賢則指出,意外的位置向來都屬於容易發生擱淺事件,故漁船都會避開行駛該處,「(三跑)工程進行前,已經向政府、海事處和機管局反映過有關問題,但他們態度愛理不理。」

資深消防:應確保路線安全

有資深消防人員表示,每一艘滅火輪的船長都會事先獲派海事處通告,而航道亦是一早以海圖固定規劃,故不會輕易改變航線,「不代表工程範圍就不會是航道,例如執行緊密任務時,該處發生事件就不會是因為工地就不能進入或行駛。」該資深人員指出,船長亦有責任於航行期間,確保路線是否安全,包括進入工地會否有突發情況;而海事處方面亦會慣常每日提供航道資訊更新。有消息指出,若要成為駕駛滅火輪的船長,必須要為總隊目級數,保守估計至少有十五年以上的經驗。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