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繳費太落後 香港定格上世紀

青嶼幹線日前推出雙向收費措施釀成大塞車,癱瘓半個新界,高達一百萬人受影響。事件不僅反映當局宣傳不足及安排不當,更重要的是暴露香港在推動電子繳費方面不思進取,至今還使用人手繳費,遠遠落後於國際大勢。

對於本周一的青嶼幹線大塞車事故,運輸署簡單歸咎於駕駛者未熟悉雙向收費的安排所致,這根本是推卸責任。青嶼幹線管理公司的員工講出另一個故事,以前是單向收費三十元,實施雙向收費後,每程交十五元,不少司機以二十元紙幣付費,但管理公司未聘請足夠收銀員,更未有準備足夠的零錢找贖,結果員工要求司機「搵散紙」,浪費時間。一言以蔽之,引致今次事故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包括收費通道減少、司機未熟悉收費新安排等,主因則是「收錢不夠快」。

駕駛者在收費亭邊停下來,向收銀員遞上散紙,已是數十年前的事,如今早已進入電子支付時代,香港仍然使用效率低下的人手繳費,這是十分可笑的。正如有學者諷刺,出生時已經是人手繳費,如今六十歲了,繳費方法仍無改變,這是香港故步自封的明證。相比之下,外國早已採用電子支付系統,只要在車上擺放「聰明卡」,利用定位系統等裝置,已可讓車輛在毋須停車下繳費,方便快捷又安全,而香港至今採用傳統繳費手段,不僅毫無效率,更增加交通安全風險。

不必同發達國家比較,單是一河之隔的內地,電子支付系統早已大行其道,人們出外不論是旅行、購物、消費、餐飲還是繳費,全部用手機「搞掂」,甚至街市買菜都不帶現金,真正是「一機在手,走遍天下」。早前有兩宗關於杭州的新聞,有匪徒打劫便利店卻一無所獲,原因是店中沒有現金;還有一名外國人打的士,每當的士駛到身邊,總有別人捷足先登,令其十分納悶,最初思疑是被的士司機歧視,最終才發現自己不懂電召。這些都足以說明,內地發展一日千里,電子化覆蓋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過去以服務效率見稱的香港,不知不覺之間早已大大落伍。

曾幾何時,香港人乘地鐵及巴士使用八達通,許多國家還在使用現金支付,香港是競相學習的榜樣。多少年過去了,香港人仍在使用八達通,而別人早已後來居上,支付手段日新月異。究其原因,港府官員坐井觀天,不識時勢,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嘗言電子支付最擔心「安全問題」,頗具代表性。事實上,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個從不成熟到成熟的發展過程,如果等到技術完全成熟才使用,必然坐失先機。而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世界上哪裏有絕對安全的支付手段呢?

香港曾經是一座引領潮流的國際化、現代化都市,歲月崢嶸,如今的香港老態龍鍾,何止港府思維僵化,整個城市都瀰漫在懷舊氛圍中,恰如一部電視劇的對白:This City Is D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