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都知道,東北的經濟一再下滑,東北各省的官員也很着急,都希望經濟發展起來。經濟發展起來要建立良好的政商關係,要通過各種辦法吸引人才。可這些事都不能立竿見影,商業環境不是一天能見好,人才也不是幾天就能培養出來,引進的人才如果遇到不好的環境,也會重新歸入外流的隊伍。
如果從經濟上來說,東北是計劃經濟的產物,原來的國有企業眾多,現在的國有企業基本上都後勁發展不足,競爭能力低下,大部分國有企業都是共和國的長子,現在已經變成棄子。計劃經濟沒有了,計劃經濟的思維還在,用計劃經濟思維搞市場經濟,只能催生市場經濟的怪胎,即權貴經濟或者權商經濟。
計劃經濟的思維再加上道德高大上的思維,而不考慮市場經濟的邏輯,用道德搞經濟,用道德的邏輯代替市場經濟的邏輯,用計劃經濟的道德代替市場經濟的道德,用計劃經濟的聖徒精神代替市場經濟的平等精神,看似崇高,實在無效。總是通過先進典型的例子來激發經濟的發展,懶政自不必說,懶精神也會普遍生根發芽結果。有一首歌唱着說,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如果都是活雷鋒,那市場經濟平等交換的精神能不走樣嗎?
道德高大上,必須有政治正確的底子。政治正確體現在經濟上,就是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以公有制為主體,其他經濟即使說與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也要把主體做足做大做強。國有經濟再不好,商業貸款也得先給國有企業,甚至有官員說,即使某些國有企業賠本也值得。相比而言,民營企業、個體經濟就沒這個待遇,難以發展。起點不公平、過程不公平、結果不公平,如何創造得了良好的環境?
道德高大上,再加上官本位,東北的經濟發展就難。愈窮的地方愈愛當官,愈愛當官的地方愈窮。官本位是東北經濟發展的因,也是經濟難以振興的果。部分年輕的東北人畢業後,有人考了九次公務員,有人花了大錢「打通關係」,有人放棄民企的高薪,有人爭破頭只為一個掃大街的事業編。他們相信「面試一定要找人」,畢業後最大的人生規劃就是「吃上公家飯」,因為「沒有編制,你甚麼都不是」。
官本位是東北經濟難以發展的老病根,一切以官的價值來衡量人的政治地位、經濟地位、社會地位。官本位已經滲入到東北人的血液中、思維方式中、生活方式中。「沒有編制,你甚麼都不是」等於說,「沒有官,你甚麼都不是」,本來就是一個人才,得給人才一個官位,以示重視人才。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變成了尊重人才就是尊重官,尊重官就是尊重人才。
官本位的結果之一就是官沒錯,錯的都是別人。現在東北某省,本來就人才流失嚴重,不讓對外說人才流失,在宣傳上卻說東北某省是如何留住人才的。把人才流失說成如何留住人才,官員也是用盡了苦心。不知道不顧事實的瞎說,算不算是造謠。如果算造謠,官謠還是比民謠有特權。官謠不打,民謠亂抓,通過打擊所謂民謠的方式掩蓋事實真相,為官員本身的無能推卸責任,也算是四十年來目睹之怪現象了。
柴靜說,一個不追求真相的社會,一定是個墮落的社會。一個追求官本位的東北,一定也是墮落的東北。道德喊得比天高,還不如實實在在地搞市場經濟來得真實,平等地按着市場法治規則追求私利。東北經濟要提升,首先要破除官本位,其次要破除懶政思想,讓市場的歸市場,道德的歸道德。道德搞得有多高,經濟搞得就會有多低。本就兩股道跑的車,走的不是一條路。不過,要破除官本位,不搞政治體制改革還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