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強拍工廈說易行難

工廈隱患多,政府必須認真處理。上世紀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大量工廈應運而生,配合製造業的大規模發展,可惜後期生產線北移到珠三角一帶。從此空置工廈不斷增加,逐漸衍生今日面對的問題,其中火災風險最令社會擔心。

值得注意的是,工廈的地理位置優越,過去在城市邊緣,今日已是市區中心的商業及住宅地帶,倘若能重新發展地區,通過改建成商廈、酒店或住宅,有助推動經濟與民生的發展和改善。

特首林鄭月娥欲以新思維應對挑戰,其中由發展局協助業主整合分散業權,通過加快強拍重建或改裝工廈,可滿足市場新的需求,是四大重點之一,問題是強拍並非易事。

自從一九九九年通過《強拍條例》以來,資料顯示只有八宗涉及工廈能成功強拍,主要的困難來自工廈業權的碎片化。一幢大廈業權相當分散,更有業主不知所終,要集齊足夠比例的業權強拍,難度極高,最後被迫放棄的不在少數。現時合資格工廈要集齊八成業權才可以申請拍賣重建,發展其他用途,可惜要達標亦非常困難。發展局要研究降低門檻以利收集足夠業權,需要諮詢持份者及地區人士的意見。在程序上還要過城市規劃委員會這一關,以轉變土地用途。

活化工廈理念可取,卻是說易行難的事,考驗政府的決心及管治能力,期望十月施政報告有明確的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