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喚醒警世護鯊

鯊魚看似殺氣逼人,作為海洋食物鏈的頂級獵食者,牠們的存在有助控制其他海洋生物的數量,維持海洋生態平衡。但人類過度捕殺,每年令高達七千多萬條鯊魚命喪大海,汪洋大海被鮮血濡染,不再清澈碧藍。沒有全然呈現血淋淋的殺戮,多位當代藝術家卻以不同媒介創作,藉《鯊魚與人類》藝術展帶出「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的訊息,呼籲公眾保育鯊魚。

「鯊魚畀人兇猛嘅形象,但其實佢哋被人宰割;擺喺餐桌上好似好華麗,但實質被人類威脅緊生命。」藝術家陳佩玲的作品《究竟的彼岸》,將鯊魚不同部位,如魚鰭、頭、內臟分解,化成相框內的標本,但因為影像以「藍曬」技術沖曬,按陽光的強弱曬出深淺不一的藍色,所以褪去了血腥一面,讓參觀者在平靜的藍中,反思人類食用魚翅致鯊魚被消耗殆盡的事實。

剪影交錯 展現人類角色

陳佩玲又將鯊魚標本,混合海馬、貝殼和八爪魚等生物圖形,製成碎片,放在萬花筒內。每運轉一下,不同的剪影交織又分離;參觀者站在萬花筒前,人的影像亦投影在其中,「人、海洋、生物擺埋一齊,代表生態嘅循環,環環相扣,鯊魚嘅滅絕同人都有關係,佢哋嘅滅亡對人類都有影響。」此岸我們以魚翅作昂貴的上菜,無視鯊魚的嚎哭,如何抵達寧謐的彼岸?

藝術創作 促停止食魚翅

放諸香港,身為全球魚翅最大消費者之一,實應肩負起更大責任。有份參與藝術展的國際環保組織野生救援(WildAid)指出,過度的捕魚、不可持續和殘忍的魚翅業,每年使多達七千三百萬條鯊魚死亡,而香港的魚翅食用量亦將鯊魚推向滅亡,因而希望透過三十六位藝術家的作品揭示鯊魚的美,啟發人們停止購買和進食魚翅、食肆亦逐步淘汰魚翅等菜式。

除了作魚翅烹調,鯊魚還會被製成藥材,如是者,人類對鯊魚的苛索猶如展廳內的魚網,不斷向外延伸,參觀者置身其中,彷彿與海洋生物角色對調,成為囊中之物,任人魚肉。警醒背後,部分藝術家還是以懷柔手法,描繪鯊魚與人類緊密的關係,例如鄒亮的作品《暢遊》,就將兩個正在玩耍的小孩放在鯊魚的尾上,帶出人與鯊魚之間並非敵對,並希望使人聯想到鯊魚在水中暢游的情景。

文:劉潔伶

圖:關萬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