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城市港遭星爬頭

經濟學人智庫(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公布二○一七年宜居城市排名,香港的排名下跌兩位至全球四十五位,不但跌出亞洲三甲,更首次被視作競爭對手的新加坡超越,新加坡連升十一位至卅五位,澳洲墨爾本則連續七年位列榜首。經濟學人智庫分析,香港空氣污染問題嚴重是失分原因之一,而自佔領行動後社會出現的內部矛盾,加上選舉制度改革未有定案,亦令港人安全感下降,影響宜居排名。

墨爾本榜首 大馬士革包尾

宜居城市排名的調查涵蓋全球一百四十個城市,考慮五個範圍共三十個因素,包括文化、環境、教育、基建、保健制度及穩定性等。排名首三位依次為墨爾本、奧地利維也納及加拿大溫哥華;飽受戰火荼毒的敍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則排最尾。亞洲城市方面,日本東京及大阪分別進佔首兩位,新加坡及香港分別排名第三及第四。

住屋問題困擾 充斥「納米戶」

經濟學人智庫的研究人員分析,新加坡在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中獨佔鰲頭,教育表現改善令其整體宜居分數提升,更取得歷來最高排名;反之香港自佔領行動以來,內部矛盾未解決,住屋問題亦困擾不少港人,「納米戶」、「棺材房」愈來愈多,無助改善居住環境,新加坡在這些方面均較香港優勝。幸而香港未來的整體情況仍然樂觀,與新加坡一樣均穩佔宜居城市前列,即使生活方式存在挑戰,但挑戰「寥寥無幾」。

全球宜居城市排名已有十年歷史,報告指自二○○七年起,全球經歷過經濟危機、反緊縮騷亂、恐怖襲擊、難民危機等,拖累全球宜居平均分數持續下降。

學者促港府長遠改善民生

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指出,香港自佔領行動後,社會氣氛一直欠佳,政府缺乏認受性,推行政策時有心無力,環保、房屋、教育、政制等問題未有改善,短期內難有「反彈」,影響香港的宜居評分。他建議港府集中火力處理社會核心問題,長遠改善民生及提升市民對政府的支持度,始有利政策順利推行。

本報綜合報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