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官僚抗拒改革

傳媒報道新聞,不論是電子媒體還是紙媒,甚至是網媒,最多涉及的是政府部門的新聞。政府新聞除了施政動向之外,更多的是官員執行政策或部門提供公共服務的甩漏或失職,產生不少問題,這些最受公眾關注。

行政失誤或部門失職,容易招惹市民不滿。所謂「觀感就是政治」,民無信不立,政府的民望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同樣道理,民望下跌,也是不同官員及部門辦事不力或顢頇,令公眾失望所累積起來的。

林鄭月娥日前與一眾最高級別官員內部對話時,曾語重心長地提醒各人,部門間切忌「你推我讓」,要緊記政府是「一個政府」,恰恰擊中官僚架構的核心問題。

公共行政的理論指出,由於官僚擁有行使公權力的專利,社會上沒有任何機構及組織可加以替代,因此官僚在常態下是不會在意改善公共服務。對有三十多年官場閱歷的林鄭而言,她應該明白箇中的道理及危害性。

學者通過大量研究及個案分析,指出官僚不會主動求變,大多傾向維持現狀,以不變應萬變。官僚的心態,無可避免直接或間接地阻礙推行改革。現實是官僚往往依據所謂「依法辦事」名義下的法例及程序這個「保護傘」,向求助的市民或民間團體表示,公務員必須遵守既定法例及程序辦事,推諉責任,置市民的確實及具體需要於不顧。林鄭向高官的放話,可以從這個背景加以理解,同時可見行政改革之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