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外遊,放肆開懷大吃地道美食,日本遊天天吃天婦羅、澳洲行餐餐吃生蠔。但食得太多煎炸或生冷食物,若本身腸胃底子差,慎防返港後調理體質隨時半個月才恢復正常。註冊中醫師建議外遊享受美食應採取「一餐溫、一餐冷」間隔食法盡量調和。市民祛濕要分清個人體質,否則有反效果。
註冊中醫師陳曉萼說,長假期後因飲食不節制、消化不良、吃太多生冷或煎炸食物求醫的個案特別多,佔整體求診者一至兩成。她舉例,壽司、生蠔屬寒濕食物,多吃容易損傷脾胃正氣,出現胃痛胃脹、腹瀉。高溫及煎炸製作的食物,包括天婦羅或韓燒,中醫定義為熱性食物,多吃容易致腸胃積熱,引致胃酸倒流、便秘等。
陳說,若本身體質濕熱又捱夜,再加上吃太多煎炸食物,身體熱上加熱,即使要調理也手尾長:「平時健康的人調理一周有進展,但腸胃本身已好差,起碼兩星期先回復正常。」
凡事去得太盡有反效果,飲食亦不例外。陳曉萼建議,外遊進食要懂得分寒、熱,例如不宜一整日吃壽司、魚生、生蠔等生冷食物。用「間隔」方法,例如中午吃了壽司,晚餐可選較溫和的熟食定食、意粉等,並且要少肉,讓身體有調節空間。
陳曉萼又建議,預防消化不良,應以節制飲食為主,若出現輕微食滯的徵狀,可沖山楂麥芽茶消食化積,紓緩胃口欠佳。
此外,現時網購方便,不少人愛網購各地新興食物,例如「海底撈」火鍋調料;用酸筍、小螺煮湯的辛辣柳州螺螄粉;酸菜肉調味包等。陳曉萼提醒,這些食物用大量味精製作,可導致口乾舌燥。食品以辛辣、酸辣為主,酸筍更是濕毒食物,天天吃容易濕熱,引起腸胃不適如胃脹、胃酸倒流和便秘。皮膚會長粒粒暗瘡和濕疹,睡眠也欠佳。因此,市民貪吃也要適可而止,切勿過量。
記者戴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