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配套不同步 通車隨時變塞車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命途多舛,醜聞不斷,路政署日前又自爆再有十多項接駁及配套工程延誤,未能跟大橋同步於今年底通車。在缺少分流的情況下,大橋猶如廢掉一半武功,「斬件式」通車更可能引發交通「中風」,塞爆大嶼山。

港府一直聲稱大橋年底具備通車條件,但即使主體工程如期完成,萬一接駁配套未能同步,也是得物無所用,如今大橋正是面臨如此窘境。繼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的南北工程需延至一九至二○年才能竣工後,路政署又承認香港口岸人工島連接機場島的機場隧道、連接香港口岸人工島至屯門及赤鱲角連接路的道路和高架橋等十多項「非必不可少」工程,需延至明年才能完成。換言之,即使大橋勉強在年底通車,亦只能繼續取道機場原有道路,勢令原來已呈「腸梗塞」的東涌交通壓力暴增。

儘管港府高官口口聲聲「不會出現不可接受的大擠塞」,但顯然是自欺欺人。誰都知道,港珠澳大橋通車後,車輛不止來自本港,還包括珠海和澳門,除了自駕遊外,港府更計劃推出「泊車轉乘」模式吸客,屆時交通流量必定大增,而這還未計及物流車輛的增長。新興建的接駁道路本來可起分流和消化之效,如今事與願違,情況就如車之失一輪,鳥之失一翼,要麼無人敢取道香港段,要麼引致大擠塞,結果都是無法發揮大橋的最大效益。正如「東方報業民意調查」大部分受訪者所說,香港隨時再次出醜,競爭力勢必無以為繼。

最荒謬的是,港府將人工島連接機場島等多項配套形容為「非必不可少」設施,不僅取巧,更是侮辱公眾智慧,如果連機場隧道等配套都算是「非必不可少」,甚麼才算是「必不可少」呢?是否只要大橋起好落成就當完成任務呢?很明顯,港府因為大橋工程嚴重滯後,為免再被指為拖內地和澳門後腿,就連「斬件式」通車也頂硬上,完全不理後果。事實上,塞爆大嶼山並非危言聳聽,去年港府在欠缺配套之下倉卒放寬嶼南自駕遊,結果引發交通大混亂,逼得居民堵路抗議。連有限度的自駕遊也搞到一團糟,大橋通車後將會亂到甚麼程度,不言自明。

更不堪的是,配套工程延誤牽一髮而動全身,當局不得不修改人工島的交通接駁安排,例如機場巴士由十七條線減至九條,巴士亦要被迫兜路,延長車程。另外,當局原定增加巴士線來往口岸人工島及機場與欣澳,今後也要相應減少班次。大橋興建的原意是透過「一小時生活圈」促進三地交流,刺激經濟發展,如今反而要削足就履,簡直諷刺。反對派動輒將大橋形容為大白象工程,說到底是港府無能,授人以柄。

說來實在唏噓,港珠澳大橋香港段未開波已遭司法挑戰,好不容易正式動工又陷入超支延誤的怪圈,甚至來到工程尾聲還要爆出造假貪腐醜聞,工人更是死傷枕藉。最怕大橋配套設施天殘地缺,年底通車不是問題的結束,而是麻煩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