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今年初為病人進行右肩微創關節修補手術時,醫生把十四毫米長的金屬裝置遺留於病人體內,術後亦未有為意裝置脫落。六周後病人再照X光檢查始揭發事件,無奈再捱一刀取出遺留物。骨科專科醫生指出,微創手術傷口原本僅數毫米,開刀取金屬絲的傷口卻長達五至十厘米,且康復時間更長。
醫管局昨出版《風險通報》,總結公立醫院今年第一季事故,期間共呈報兩宗嚴重醫療事件。有病人於公立醫院接受右肩微創關節修補手術,期間醫生用到四個縫合錨釘,而在取出錨釘頂端的金屬導引器時遇到困難,但未有即時跟進。
病人六周後再接受X光檢查,發現其右肩關節留有十四毫米乘一毫米的金屬絲,相信就是手術遺留的金屬導引器,病人其後做手術取出裝置。醫管局提醒醫生如有懷疑,宜再檢查找出殘留物位置。
骨科專科醫生黃仕雄指縫合錨釘可用於修補脫骹關節組織等,今次遺留於病人體內的導引器如「金屬叉」,責負把修補用的線插入骨骼。若手術期間導引器因受力太強彎曲或脫落,有機會留於病人體內。病人要開刀取金屬物的傷口達五至十厘米,需更多時間康復,並感痛楚和留下疤痕。
醫管局同期錄得十六宗重大風險事件,包括十二宗開錯藥、兩宗認錯身份派錯藥、一宗認錯身份開錯藥及一宗入錯醫療記錄引致開錯藥的事故,全部事故在病人發現出錯後糾正。開錯藥之中,一名病人因腳踝扭傷到公立醫院急症室求診,並向負責分流的護士出示藥物敏感卡,顯示其對消炎止痛藥萘普生(Naproxen)敏感。醫生得知病人的敏感病史,但未有把資料輸入病人的電子健康記錄互通系統,診症後向病人處方萘普生。病人其後出現眼腫和皮膚紅疹的敏感反應,徵狀經治療後消退。
《風險通報》亦再提到,今年三月伊利沙伯醫院為五十四歲女病人進行緊急右頭顱開腦手術時,誤開左腦事故。醫管局建議修訂術前核對清單,進行手術前由外科醫生、麻醉師和護士再三確認及簽署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