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上:見微知著 合則兩利

建制派、非建制派近年都有碎片化迹象,當中以後者最為明顯,主流泛民與激進派被指貌合神離,各有各盤算,最新一個表徵是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最後一次會議,民主黨黃碧雲在僅餘一個多小時會議時間、三十六億元教育新資源撥款可能「難產」之時,在財委會主席陳健波「提水」下,「出手」提出縮短表決鐘聲時間,事後竟然「中箭」被激進派狠批沒有抗爭意志。

其實黃碧雲「出手」,與民主派早前開會達成只審議教育新資源撥款的決定一致。當然,有同道人會質疑,要令教育新資源撥款通過有很多辦法,例如可以撤回一批臨時動議,亦可等待建制派按捺不住提出縮短表決鐘聲時間;之不過凡此種種,均是事後孔明的分析居多,事實擺在眼前,在千鈞一髮之時就要果斷作出決定,否則隨時「一鑊熟」。

正所謂「見微知著」,若連縮短表決鐘聲時間都可以引起茶杯裏的風波,非建制派及建制派合作監察政府施政,真的不知從何說起。近年兩大陣營的合作真的是少之又少,主要原因就是政見不同,不願放下歧見去為大局着想。

而陳健波連日的訪問內容亦有一定的參考作用,他開宗明義指監察政府不應只限於財委會進行,又認為民主派要爭取到政府改變立場,應與建制派合作,例如數年前的「三堆一爐」,換言之,要獲得政府重視跟進個別議題,首要前提是獲得跨黨派的支持。

還記得約三個月前,行政、立法機關齊心兩手準備,預備有需要就可以緊急修例,把法定捐贈器官年齡降至十七歲,並設有「日落條款」去救急扶危,幫助有需要的病人。由此觀之,合則兩利,只要是從市民利益角度出發,避開泛政治化的泥沼,其實亦可以有成果出台,這個簡單顯淺的道理,建制、泛民陣營要參透,真的是難過登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