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壹傳媒周一(17日)公布正洽售旗下《壹週刊》等書刊業務,但公布後僅僅幾天事件便講到「似層層」,大股東黎智英更言之鑿鑿撰文謂「賣仔莫摸頭」,一副胸有成竹模樣。可是直到目前為止,壹傳媒方面只收到潛在買家黃浩一千萬元的所謂誠意金,只佔交易指示性估值五億元的2%,與一般商業交易要收取10%訂金明顯有距離。金融界質疑,「個仔分分鐘未必賣得成」,整項洽商實際上建基於薄弱的「誠意」,最終能否達成交易存在大量變數。
根據壹傳媒的公告,有意收購的買家付出不可退還的誠意金,讓其獲得獨家洽商期至本年底。倘若在獨家期屆滿前壹傳媒向黃浩公司以外的買家訂立任何類似交易,壹傳媒需將誠意金雙倍奉還。值得注意的是,佔整項交易金額僅2%的誠意金,實在令市場費解,因為即使在香港購買一個幾百萬元住宅單位,在簽署俗稱細訂的臨時買賣合約時也要支付樓價的5%作為訂金。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表示,在投資銀行界一般的股權交易,誠意金多少,或多或少與交易一旦取消後能否退回有關,但往往可以達到交易金額的10%。以壹傳媒是次交易來說「如果真係進行買賣,(誠意金)2%嚟講真係偏細」。
溫天納估計,這或因為台灣對「陸資」(中國大陸的資金)的審查嚴謹有關,故整項交易能否在獨家限期內完成,「真係有待觀察」。
在有關交易仍未明朗化之際,台灣《壹週刊》(下稱台壹)竟自爆,原來黎智英五年來三度試圖將台壹出售。一二年時,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擬以一百七十五億元新台幣購買台灣壹傳媒全部媒體,但事後爆出旺中集團董事長蔡衍明有參與出資,最終交易告吹。至一六年,當時台壹社長裴偉就曾受命找來兩、三組有意願購買買家,當中更傳包括台塑王氏家族,可是最後買賣也不了了之。有兩次的失敗前科,縱然本次再找到潛在買家,其實亦難保能成事。
壹傳媒股價上周開始異動,不排除或有「春江鴨」活動。但事件在周一公布後,股價升一日後跌足兩日,昨更挫9.64%至0.375元收市,較本周高位0.59元已累挫36.44%。倘洽商生變,市場估計壹傳媒股價重陷跌浪。
台灣《壹週刊》工會回應黎智英撰文,認為經營權轉移後,員工年資無保障,籲黎智英等經營層拿出誠意,協商結算員工年資,同時在交易合約中載明保障工作權與薪資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