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上:崇外心態 不是味兒

香港回歸二十年,真正人心回歸真的不知從何說起,崇外心態仍然隨處可見,其中身為港府高官的律政司司長袁國強,最近不單高談欣賞《基本法》容許終審法院邀請外國法官參與審判工作,更揚言此舉有助外國法官及香港法官互動並帶來新思維;另一方面,袁國強又為司法人員「護航」,稱擔心有一些法官及檢控官受到不合理的指摘,惹來非議。

袁國強此番撐外國法官、為司法人員「護航」言論,對於建制派中人來說認真「刺耳」,主要批評有兩個,第一,袁的言行被轟「戀殖」、「奴才心態」,既無視香港司法制度仍有外國法官存在的歷史原因,又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突然為他們「面上貼金」。

第二,袁國強稱法官受到不合理批評,予人感覺是某一群組是不能被批評,但現實卻是,連特首、港府高官都被各界高度監察,一言一行都用放大鏡去檢視之時,只要不是影響案件的判決,社會各界就此作出評論及回應,其實是自然不過。如果社會上存在某一群組是不能被批評,不能被監察,這完全與目前開放自由社會的氛圍背道而馳。

即使是對於社會上的眾說紛紜「吃不消」,其實亦可以有系統地收集處理。不久之前,有法律界人士就提出解決建議,建議香港特區政府可參考英國情況,考慮成立獨立的量刑指引委員會,由法律界及非法律界人士組成,向法庭建議針對某類刑事案的量刑指引,增加香港司法系統公眾參與度。之不過,自從倡議設立量刑委員會的意見曝光,仍未見有關方面有正面回應。

可以肯定的是,「與時並進」四字放諸四海皆準,與其再緬懷過去,或以為「外國的月亮特別圓」,倒不如回歸現實,司法系統都不會是一個「特區」,就看建制派猛烈鞭撻後,律政部門會否考慮在現有基礎上,繼續向前踏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