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天下:考試論英雄冇錯

香港在殖民地時期,教育政策被嘲諷為「填鴨式」教育,而香港公務員不少精英及現時之管治班子,好多都係填鴨式教育教出嚟嘅,可見填鴨式教育未必失敗;反之,如今教育政策朝令夕改,搞到學生、老師、家長都無所適從。

教育問題千頭萬緒,老朽也是在填鴨式教育下長大,習慣抄寫背誦,因而打下文字基礎,只是自小疏懶,考試成績不如人,活該考不上正規大學,為謀生考個準教師證,如此便誤人子弟三十年,罪過。早前有家長到曾參與BCA(即改良版TSA)試行計劃的一間學校示威,又掛「罷考BCA」標語,又焚燒TSA試卷,老朽曾指呢位家長「做多咗」,真係出於善意,其實考乜都好,何必搞到咁大陣仗?

當今之世,想入好學校就要有應試能力,你考試冇咁叻,考唔上心儀大學,那只能怪自己。老朽早前看了一篇文章,說魯迅之所以棄醫從文,並不一定是要「吶喊」,震醒中國人麻木不仁的神經,而是要細究史實,並發現魯迅讀醫的成績一般,全班一百四十二人,他排第六十八位。魯迅也許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讀醫的材料,改讀文科,搵啱出路,終成為一代文壇宗師和思想巨人。

所以話,讀唔讀到書,好大程度要睇自己嘅天分同應試能力,考唔到一流大學,退而求其次囉;再唔掂,求一技之長,說不定因此闖出一片天,社會上亦不乏此類例子。科舉制度是中國文明的一項傑出創造,否則不可能在中國持續千年而不衰,內地每年之高考,你睇啲一線中學如何操練學生應考,就知考試始終係選拔人才嘅最好方法,啲家長亦明白,在沒有更好的制度下,兒女要有出頭天,就係要通過高考,考上清華、北大等重點大學,就一天都光晒!事實上,世界上一流嘅人才,多通過考試競爭才脫穎而出,考個BCA啫,何必咁大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