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骨術 修補關節 免開刀換骹

年紀大,關節壞。關節退化引起的病症中,骨髓病變患者時刻承受劇痛,有病人「痛到無心機做人」。骨科醫生指出,骨髓病變位置好像不斷出現小型骨折般,刺激病人痛覺神經,病人無法步行超過十五分鐘,晚上隨時痛醒。本港過往並無針對骨髓病變的治療方法,病人只能眼白白忍受病情惡化,直至痛到行動不便惟有換骹。今年引入新手術,注射物料入骨髓填補關節缺口,病人術後可正常步行。

五十八歲的林女士去年中開始感到左膝痛,每日要行一段路上班,但行十五分鐘已經痛到極限,「痛到發唔到力,好無心機做人,瞓覺一郁,痛到即醒。」她在公立醫院照X光顯示輕微膝關節退化,獲處方消炎止痛藥。其後於私營機構接受磁力共振檢查,顯示半月板退化性撕裂,以及小腿脛骨近膝關節位置出現骨髓病變,正是痛楚的罪魁禍首。

關節水腫劇痛 患者多逾50歲

骨科專科醫生黃仕雄表示,骨髓病變常見於膝、足踝、臀部髖關節。骨髓是骨骼表層以下,像威化餅一樣的組織。骨髓亦會「骨折」,當關節經常負重或疲勞時,會出現水腫,即骨髓病變。一般人的骨髓病變維持短暫時間後,可自行復原。但當年紀漸長,身體修復能力減慢,病變的骨髓久久未能回復原狀,關節「愈行愈爛」,更刺激痛覺神經,「好似不斷骨折,但傷口不懂愈合,每次行都出現微小斷骨,每步路都痛。」患者主要是五十歲以上人士,關節過勞和退化均增骨髓病變風險。

黃仕雄說,骨髓病變初期,病人只能靠服用止痛藥維持正常生活。當止痛藥無效,影響日常走動,只剩手術置換人工關節一途,「病人痛到失去社交生活,飲茶都去不到,情緒好易受影響。」但換關節手術對病人創傷較大,需數個月復原,日後關節屈曲能力亦會下降。

傷口僅數毫米 術後康復期短

本港今年引入「軟骨下成骨術」,像打針一樣,以關節鏡對病變骨髓位置注射「納米級磷酸鈣」。黃仕雄解釋,該物質為骨骼主要成分,「骨細胞用材料修補骨折缺口」。此手術一二年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認證,病人傷口僅約數毫米,術後約四至六周已可如常走動。林女士今年初接受成骨術,並修補半月板撕裂,現已健步如飛,膝蓋只留小傷口。

骨髓病變主要由勞損引起,黃仕雄建議,提取重物時可用車仔協助或借助行山杖走路。肥胖人士的關節負重較大,宜減肥以免損害關節。

記者張汶樂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