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優化門診服務 解決急症室逼爆問題

政府近日將急症室收費由一百元增至一百八十元,旨在減少濫用的情況。然而部分前往急症室求診的人,卻是由於無法預約門診所致,故當局若要真正解決急症室「逼爆」問題,就必須釜底抽薪地探討現時情況。

曾有長者向我透露,前往急症室求醫需花上數小時,故我會鼓勵他們在不太嚴重的情況下,可求助於私家或公營的門診。不過,對於許多基層長者來說,光顧私營診所動輒需要幾百大元,真的是難以負擔,而預約「排街症」的服務,又並非想像中容易。

夜間門診 少之又少

我曾在地區辦事處幫街坊致電政府門診預約熱線,發現電話只有錄音,又要求預約者選擇正確項目及輸入身份證號碼等資料。對於某些聽力退化的長者來說,這其實是一項異常困難的任務。據聞部分社區組織一直呼籲當局設立真人接聽系統,讓長者能快捷地進行預約,但當局愛理不理,多年來均沒有表示會對電話系統進行優化。幸而各區門診的地點每天都會預留小量籌額,讓部分長者可親身索取;不過其數量相當有限,根本就是杯水車薪。面對「預約難、籌額少」的情況,許多長者迫於無奈前往急症室,不但使其有濫用急症服務之嫌,在醫院長時間的等待,還可能加重其患病的情況。

至於另一個增加急症壓力的原因,是醫管局提供夜間門診的服務少之又少,基本可說是供不應求。以黃大仙區為例,開放夜診服務的只有「聖母醫院家庭醫學診所」及位於新蒲崗的「柏立基普通科門診診所」,部分新界區份甚至只有一個地點在晚間服務,而且還需事前進行預約。試想想,於晚間求診的病人一般都沒有選擇,其前往急症室可說是較為直接,但又需輪候一段較長時間。故此,若然可讓更多患者選擇前往夜診,相信醫患兩者都樂見其成,使之起到一定分流作用,減少急症室不必要的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當局於一四年起在觀塘、黃大仙及屯門開展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試驗計劃。政策措施的目的,在於為部分病情穩定的病人提供選擇前往私家診所覆診的機會,以減低公立醫院專科或普通科門診的需求。計劃首先會邀請當區的私家醫生參與計劃,而受轉介的病人只需繳付以往在公立普通科門診所繳納的五十元診金,隨後醫管局會以報銷方式向醫生繳付相關的收費差額。當中,每名醫生最高可從每名病人中獲發三千零三十四元補貼,而每年覆診的次數均不得多於十次。

對症下藥 公私合作

此項計劃的好處在於,一來可讓病人嘗試求診於不同醫生,使其獲得更多「第二意見(Second opinions)」,對己身病情有更多的認識;二來可讓私家醫生接觸更多不同種類的病人,增加其臨床經驗;三來如前所述,降低現時公立醫療系統的壓力,同時為未來實現公私營合作的潮流進行準備,以應對人口老化所帶來的醫療需求。

事實上,此計劃自推出以來,一直受到市民及社區醫生的支持,故當局會於數年內將措施擴展至其餘地區,可視為本屆政府一項良好的政策。另外,當局於未來亦可考慮將公私營的模式應用至其他服務上,例如全民的身體檢查程序等;甚至可向中產人士提供一定稅務減免的優惠措施,鼓勵其購買保險及使用私家服務,使公立醫院的醫療資源能夠得到釋放。

話說回來,所謂「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現時公立醫院的確患上了「急症擠提綜合症」,情況實在令人憂慮。就此,當局必須對症下藥,推行公私合作之餘,亦需優化門診服務的各類安排。否則病情一旦惡化,有再好的「新藥」,亦難以根治病入膏肓的「急擠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