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記協何不乾脆改名

據說文革時期有這麼一則笑話,一對情侶情投意合,欲結為夫婦,卻因政治成分問題遭到阻撓,他們抗議說:《憲法》不是保障婚姻自由麼?有關人士答曰:「保障是保障的,可是沒有寫上你們的名字啊!」

有「漢奸黎」之稱的壹傳媒老闆黎智英粗口辱罵兼涉嫌恐嚇本報記者,明明是對新聞及言論自由的公然妨礙,但令人摸不着頭腦的是,本應以捍衞從業員權益為職志的記協,連日來一直龜縮,拖到前日才發表書面聲明,沒有譴責漢奸黎暴行,只是「忠告」記者如遇言語威嚇應報警備案,不痛不癢,說了等於沒說,與該組織處理壹傳媒記者稱被打壓時的態度有天壤之別,難怪有專欄作者質問:難道《東方》記者就不是記者?

於是就想起上述那則笑話,記協的宗旨沒錯是「以記者的利益為依歸」、「着眼於維護新聞自由及新聞操守」,但翻遍該組織整個官網,又的確沒寫明以哪家機構記者的利益為依歸、着眼於哪家機構的新聞自由及新聞操守。既沒明說,幾時應該高低發聲作激昂抗爭狀,幾時應該沉默是金,扮鵪鶉到底,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當然,記協親疏有別,雙重標準,那是有迹可尋的。基本規律是凡事情不涉及壹傳媒的,都是該刷存在感的絕好時機,特別是如果被投訴對象是左派報章,由於讀者寥寥,社會形象不佳,不拿它們開涮拿誰開涮?反觀此前有學者不願跟隨漢奸黎的指揮棒起舞,拒絕對鬍鬚曾大唱讚歌,遭壹傳媒封殺,卻不見記協出來說半句公道話。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記協的招牌沒有「寫上名字」,具有很大的誤導性。光明正大一點,乾脆易名為「壹傳媒記者協會」,明確為何而戰、為誰而戰,大家就不會產生那麼多美麗的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