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鴻爪:恐襲之雙重標準

恐怖主義如幽靈一般在全球徘徊,歐洲淪為重災區,不管你是哪裏人、有何信仰,都應該對恐襲行為予以最嚴厲的譴責。但不得不說的是,在恐襲問題上,西方社會一向存在着雙重標準。

倫敦再次遭遇恐襲,兇手先駕車瘋狂撞向人群,再下車揮刀刺殺,這一幕同幾年前發生在中國的疆獨分子襲擊案差不多。然而,當時西方社會包括英國傳媒在內,對中國恐襲案的譴責及對遇難者的同情卻顯得相當的吝嗇。西方總是將矛頭指向中國的「民族矛盾」,企圖將事件定性為「被壓迫者」的反抗,報道時別有用心地使用「襲擊」替代「恐襲」,寧願相信恐襲組織的解釋,而無視中國官方及民間的聲音。

英國《金融時報》曾指發生在中國的襲擊幾乎都是「用刀子及粗劣的炸藥」,是「不滿中國統治的絕望的年輕人幹的」;法國《新觀察》雜誌發表文章,猛烈抨擊在新疆廣泛存在的「鎮壓」行動,將恐襲美化為「起義」;美國的CNN使用「天安門衝撞案」的標題,將襲擊者形容為「值得同情的被壓迫者」。

看到了吧,在西方發生的叫「恐襲」,在中國發生的則是「襲擊」或「起義」;殺害西方人的都是恐怖分子,殺害中國人的則是令人同情的「被壓迫者」。西方社會對中國抱有一種陰暗甚至是幸災樂禍的心理,實質上是對恐怖行動的暗中支持,最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廣東人有句俗話很傳神:針唔拮到肉唔知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