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僵化 中風延治變傷殘

本港每日有約七十四人中風,死亡率和痊愈率各有約一成,餘下多導致傷殘,而他們終致傷殘的原因之一是錯過了中風後的「黃金六小時」治療時間。有關注組批評,香港醫療制度不靈活,令患者錯失最佳的救治時間,有患者因醫院專責通腦血管的醫生已下班,錯失至少三小時的「黃金救治」時間,其女兒昨憶述情況:「無人返工,唔知可以點算?」又有患者被救護車送至沒有腦科醫生的醫院,前後不必要拖延四小時。關注組建議,醫管局把腦血管外科醫生分組廿四小時運作,並建議救護車人員為病人做分流,避免把病人送到不合適醫院,令患者的救治受到延誤。

香港急性中風病人權益關注組昨安排數名患者及家屬現身,控訴醫院管理局的制度官僚。朱小姐指,其母上月外出用膳時急性中風,身體突然側去一邊,召白車於晚上九時送抵廣華醫院,但因該院專責通腦血管的腦神經內科醫生只限周一至周五,早上九時至下午五時工作,惟當日為周六晚上,令她大為焦急,後經朋友介紹到私家醫院求診,醫生建議做通波仔手術,但要找腦外科醫生幫手,需聯絡廣華醫院其他醫生,終至翌日凌晨一時始進行手術,「這樣拖延下,錯過了黃金三至四點五小時」,目前母親仍陷半昏迷,朱促港府正視醫療制度不靈活。

兩轉院 花逾4小時始開刀

另一患者的家屬林先生直言:「好唔滿意」公立醫院制度。其子去年十一月突然頭痛、嘔吐,到私院求診,診斷為腦膜炎,因私院沒有兒科深切治療部,便召救護車轉往就近的律敦治醫院,發現兒子是腦出血,但該院卻沒有腦科醫生,兒子又再被送往東區醫院,由到律敦治至動手術已花逾四小時,其子現時仍要觀察情況;亦有病人送到瑪嘉烈醫院確認中風後,醫生竟指資源不足,拒絕進行治療,惟有轉到私院,最後需花費高達七十萬港元治療。

本港僅3醫院有腦血管外科

關注組的創辦人、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彭家雄指,如患者得及時治療可免傷殘,「快則兩至三日便可出院」,亦可減輕家屬的經濟及精神負擔。他相信本港醫護人員有足夠知識水平判斷患者要接受甚麼治療,只是制度不靈活,而香港目前僅三間醫院有腦血管外科,包括瑪麗、廣華、威爾斯親王醫院,他建議讓三組醫生廿四小時運作。此外,他認為救護車人員也可憑知識將病人分流到合適的醫院救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