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冠蓋滿京華 香江獨憔悴

「一帶一路」戰略橫空出世,短短幾年便獲得世界各國廣泛認同和支持,早前在北京舉行的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更是盛況空前,大有萬邦來朝的氣勢。然而奇怪的是,香港社會至今反應冷淡,許多人認為一帶一路與我們無關,反對派更是冷嘲熱諷,將香港參與一帶一路說成「政治獻媚」、「擦中國鞋」,果真是夏蟲不可語冰。

耽於內鬥 蹉跎歲月

一帶一路涵蓋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佔全球經濟總量近四成,惠及四十多億人口,毫無疑問是一項宏偉的戰略規劃。尤其正當世界經濟復甦乏力,美國歐洲面臨各種困境,貿易保護主義甚囂塵上,一帶一路應運而生,勢必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全新動力,也勢必改變全球格局。

反中亂港傳媒曾危言聳聽,指一帶一路是建立在浮沙上的概念,除了中國官方大吹大擂,看不到有甚麼實質進展云云。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一百三十多個國家和六十多個國際組織代表參加高峰論壇,包括二十九位國家領導人,共達成二百七十項合作協議,難道這還不算實質進展嗎?到底是一帶一路建立在浮沙上,還是反中亂港傳媒將頭埋在沙堆裏?

事實勝於雄辯,曾在暗中阻撓甚至破壞一帶一路的美國和日本已先後轉軚,前者計劃成立一帶一路工作小組充當聯絡角色,後者更表示有意加入亞投行。當世界各國正爭相乘搭中國經濟的快車,唯獨香港一直波瀾不興,除了施政報告空喊幾句口號,以及舉辦幾場會議聊備一格,沒有多少人真正關心和了解一帶一路,可謂咄咄怪事。

須知道,一帶一路作為長遠的國際戰略規劃,不只是為了解決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也不只是為中國外匯尋找出路,而是通過雙多邊國際合作達致共同發展,單是公路、鐵路、港口、橋樑、油管、電網、光纜傳輸等基建設施,就可以帶來龐大商機,為世界經濟增添動力。香港既有近水樓台之利,又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專業人才,更有廣泛的國際網絡和人脈關係,只要把握機會,乘搭順風車一點也不難,怕只怕香港耽於內鬥,蹉跎歲月,再好的機會也未必有福消受。

這並非無的放矢,在社會泛政治化之下,反對派為反而反,為拉布而拉布,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早前立法會財委會審議香港加入亞投行的六十億元股本撥款,這是參與一帶一路的關鍵環節,本來沒有甚麼好爭議的,結果還是受到反對派拉布阻撓,足足拖了兩個星期才通過撥款。反對派滿嘴歪理,有人聲稱亞投行投資回報低,有人嘲諷加入亞投行是「畀面派對」,有人更指亞投行是協助中國霸佔島嶼作軍事基地的「銀彈工具」。這班政客不僅鼠目寸光,而且居心叵測,他們為了阻止兩地經濟融合,不惜犧牲香港發展的機會,甚至不惜將金融中心地位作為政治鬥爭的籌碼。

不知有漢 無論魏晉

陶淵明在《桃花源記》裏面寫道,有人為了躲避秦朝時的戰亂,率領家人與鄉鄰住進桃花源,從此不再出去,與世隔絕,久而久之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用說魏朝和晉朝。香港反對派關起門來自娛自樂,自高自大,完全不知外面世界發生了甚麼事,更不知內地經濟已發展到甚麼程度,這不正是陶淵明所說的「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嗎?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香港產業結構單調,經濟轉型苦無出路,競爭力每況愈下,多年來一直陷於塘水滾塘魚的困局。一帶一路的出現,正好為香港提供新的發展機遇,只要搭上順風車,完全有機會走出困局,重新出發。相反,如果香港不識抬舉,自絕於人,不管中央如何照顧和扶持,香港始終逃不過邊緣化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