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部日前回應美國馬里蘭大學中國女留學生楊舒平在畢業典禮上的「辱華」演講,稱「只要他們最終還是從心底熱愛自己的國家,願意為祖國做出貢獻,我相信中國政府是鼓勵、支持和歡迎的。」微博及論壇也刪除了一些較激烈的言論,這明顯使人看出外交部有意為事件降溫。
一百多年前的中國留學生如魯迅、胡適等,他們去國懷鄉,留學是那一代青年「治心的方法」、「為己國造新文明」,他們都有救中國於水深火熱的志向。而如今出國留學者,他們不再肩負救國治心的使命,世界那麼大,他們要出去看看,要做國際人!
改革開放以來,有關的統計指出,中國留學人員回國總量達一百八十萬人,其中一百萬人是過去三年回國的。海歸已成為一種主流選擇。《中國留學發展報告(二○一六)》顯示,一五年中國留學回國人數達四十點九一萬,較一四年增加四點四三萬。分析稱,吸引如此多海外精英回歸,有賴優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躍的經濟、快速發展的高新產業、持續投入的科教事業、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等。當然,還有海內外「人才、項目、技術、市場、資本、場地、服務」全面對接的平台,吸引愈來愈多海外學子歸國創業。
中國早在○八年便實行「千人計劃」,目的是引海外高端人才回流;一二年又有「萬人計劃」,補「千人計劃」在人才地域分布不均、用人不力等狀況。「萬人計劃」高層次地覆蓋國內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兩大領域、創新和創業兩大類型的一流人才,主要是要培養一班領軍人才。隨着「一帶一路」建設的展開,中國如何與世界達致雙贏,除了經濟戰略構想,還包括政治、外交、人文等,這需要各方面的頂尖人才。因此,若把留美學生辱華事件炒大,對吸引海外精英回歸難免會有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