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香港的和平演變

香港經濟經歷過殖民地時代的英資壟斷和回歸前過渡期英資撤退、華資接替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香港的經濟結構雖因進一步擴張而有所開放,但壟斷的勢力依然盤據在關鍵的公共服務、公共事業部門,以及與政府關係密切的金融與房地產。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從來都是朝向壟斷,要維持社會經濟的公平競爭發展,只能靠政府,靠超脫壟斷企業集團利益的政府。英資壟斷時代能夠有麥理浩的大改革、剷除貪污和政府無能,靠的是英國政府,不是香港那時的既得利益者,也不可通過民主選舉,後者極易受金權政治操縱。

今天,經歷了內地二十年的貪腐,香港也沒有進行反殖民化來清理英國的殘餘勢力和替代英資崛起的本地華資大集團的壟斷。若政府要令香港升級轉型,持續和包容的發展,便要應付既得利益勢力──殘存的英國影響(主要反映在政府官員和主流社會的制度與意識形態),和已經尾大不掉的華資大企業集團。回歸前,中央主管香港政策的思想是倚靠港英的殖民地制度與華資大集團,結果是回歸平穩過渡,但回歸後積累的禍害愈來愈大。若不是沙士帶來經濟困難、政治出現港獨傾向,回歸後的香港很可能會過渡為沒有英國人在台前的舊體制、舊人事,中國收回主權卻失掉治權,香港成為最成功的和平演變例子。只不過和平演變是為了英美的利益,不是中國的利益,而香港的和平演變絕對會伸延至內地。

回歸時本應兩手兼備,卻不知是甚麼原因,兩手只餘下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