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十九大前夕的省委大換屆中,「七○後」省委常委終於在政壇露面。繼一九七○年出生的江西省委常委劉捷之後,一九七一年出生的上海市委常委諸葛宇傑再次刷新高官年齡紀錄,成為全國範圍內最年輕的省部級幹部。
十八大之後,中央刻意踩煞車,放緩幹部年輕化步伐。與前些年相比,年輕幹部的晉升速度大為遲滯,例如,早在二○○二年十六大之前,大批「六○後」幹部就集體上位,不少人未滿四十歲就晉升省部級,包括現任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在內,都在那一波調整中邁上仕途重要台階。若按相同速度,「七○後」應該在一二年十八大之前就批量上位,躋身省部級行列。然而,如今又過去五年,「七○後」年齡已逼近五十歲,位列省部級的仍然寥若晨星。
目前全國範圍內,「七○後」的省部級幹部只有四人,且均是副部級,包括上海市副市長時光輝、中紀委組織部部長周亮(曾任王岐山秘書)、江西省委常委劉捷、上海市委常委諸葛宇傑。而在約十年前,「六○後」的正部級都已大有人在,包括時任吉林省委書記孫政才、湖南省省長周強、團中央第一書記胡春華、國防科工委主任張慶偉、新疆政府主席努爾‧白克力等。
官方減緩幹部年輕化速度,最直接的因素是對過往單純強調幹部年齡傾向的糾正。從改革開放以來,鑑於文革之後幹部嚴重老化、青黃不接、出現斷層的教訓,中共一直強調幹部梯隊建設,各地省委常委班子中都要硬性配備四十幾歲的年輕成員。因此,一些長期在中高層機關工作、提拔較早的幹部平步青雲,尤其是共青團系統幹部,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十八大之後對這項工作的糾正分為兩部分:一是以正式文件的方式,放寬了對省委常委班子的年輕要求,大批老將枯木逢春,五十七、五十八歲「入常」都已不再鮮見。二是按照「能上能下」的原則,加之從嚴治黨的尚方寶劍,對已有年輕幹部群體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人事調整。昔日最大受益者的團派幹部,首當其衝成為開刀對象。擔任過團中央書記處書記的團派大將趙勇、楊岳、張曉蘭、爾肯江‧吐拉洪,以及擔任過團中央部長或省級團委書記的尹德明、宋璇濤、鄧凱,儘管資歷深厚,卻相繼遭到貶抑閒置。
但從長遠的幹部隊伍建設來看,又勢必要有年輕幹部脫穎而出。作為潛龍之地的上海一馬當先,風頭蓋過了浙江、福建。現有四位「七○後」省部級幹部中,兩位來自上海,且均具有重要標誌性意義。時光輝二○一三年出任上海市副市長,是「七○後」出任省部級職務的第一人。如今,諸葛宇傑又成為最年輕的省級黨委常委。與「小諸葛」一道當選上海市委常委的施小琳,生於一九六九年五月,成為全國最年輕的女常委。上海連中三元,在未來的幹部布局中佔得先機。
環顧全國範圍內,從上海走上正部級崗位的幹部,中央部門有中辦常務副主任兼習辦主任丁薛祥、中央網信辦主任徐麟、中紀委副書記兼監察部部長楊曉渡、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地方層面則包括遼寧省委書記李希、雲南省委書記陳豪、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海南省省長沈曉明。除了這些在上海擔任過黨政職務的幹部外,一批在駐滬企業、高校負責人也受到重用。寶鋼董事長徐樂江升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兼全國工商聯黨組書記,同濟大學黨委書記周祖翼現任中組部副部長,上海交大校長張杰調任中科院副院長。在十九大前後,他們之中有些人進一步的調整重用陸續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