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諱疾忌醫 如何醫人

公立醫院醫療事故不絕如縷,部分醫生不是反求諸己,而是將責任推給傳媒,聲稱有報道批評業界存在醫醫相護的惡劣文化,對前線醫生並不公平。

自古以來,醫生便是一份志業,甚至有所謂「不為良相,願為良醫」的說法,可見懸壺濟世並非賺錢那麼簡單。然而到了今時今日香港,醫生專業社會地位崇高,錢更是賺了不少,私人執業的大國手月進斗金,且不去論他,公立醫院醫生也是薪高糧準,絕對是羨煞不少打工仔的鐵飯碗,說醫生「名利雙收」,相信沒有人會反對。

只可惜,「醫者父母心」往往只是人們的主觀期許,若真的把患者當至親,很難想像會出現開腦左右不分、開漏藥導致病人無端「被換肝」。更何況公眾批評醫醫相護絕非無的放矢,而是基於客觀事實作主觀判斷。君不見每次發生嚴重醫療事故,由食衞局到醫管局再到涉事醫院,口裏總是說「高度關注」、「全面檢討」,但每次總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幾乎沒有人為此「上身」,藝人初生兒子不幸夭折,向醫委會投訴,結果相關程序走了近十年,藝人一家幾乎散盡家財才得以討回公道。談到醫委會改革,有報道指高永文與林鄭關係一般,其中一個最大分歧正是推動醫委會改革,據說前者本欲維護業界利益,是在壓力下硬着頭皮推銷政策。傳聞真偽難以證實,但「今日留一線,他朝好相見」、「花花轎子人抬人」等,則肯定是萬古不易的處世智慧。

毋庸否認,不少醫生盡心盡力,不辭勞苦,但畢竟不是聖人,「樹大有枯枝」,醫生行業豈能例外?其實個人也好,行業也好,必須不斷批評和自我批評方能進步,醫生視傳媒監督為洪水猛獸,自己也諱疾忌醫,如何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