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活化要具靈活性

回歸二十年,香港的經濟與社會都在轉型,公共政策與服務必須改變與優化,才能滿足市場與市民的要求。活化工廈的出發點值得肯定,可惜政府各部門未能相互配合,不改政出多門的陋習,令業界及市民無所適從,結果好事變成壞事。

去年一場迷你倉超級火災震動全社會,暴露活化工廈潛存的高危風險。究竟一年下來,地政總署祭出釘契甚至收回整幢工廈的手段,以迫使工廈業主改善管理以滿足地契的規定,成效如何,市民拭目以待。另一邊廂,申訴專員公署的調查報告指出,工廈食堂違規經營的問題普遍。食環署及地政總署長時間以來不是視而不見,就是後知後覺,「工廠食堂豁免書」早已脫離現實,公署認為政府應修訂過時法例,才能真正做到切合時代需求的活化效果。

近日,文化界高度關注政府重視創意產業的誠意是真心還是虛情假意。一宗針對獨立樂隊位於觀塘工廈表演場地HA的事件,擾攘多時仍未合理解決,引起業界不滿。HA本月初被入境處「放蛇」,揭發有外國樂手在沒有合法工作簽證的情況下演出,轟動一時。

近日再有外國樂手由內地入境被入境處人員問話,最終缺席HA的演出。有議員的調查顯示,七成市民支持工廈提供場地做體育及文藝活動用途。政府應考慮放寬短期及非牟利工作簽證,如工廈低層火警風險可控,可容許舉辦表演,活化政策要具備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