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蒙古的發展

日前在曼谷參加聯合國亞太經濟社會委員會的工作坊,討論有關蒙古發展的研究報告,報告建議發展中蒙的邊境貿易和推動經濟特區的建設。研究有蒙古及多國參加,很可惜,卻缺乏中國的參與和中國經驗作參考。

中俄邊境貿易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愈來愈興盛,如黑龍江的綏芬河市、黑河市,內蒙的滿洲里市,已形成龐大的貿易物流,變成繁榮的邊境城市。這些邊境城市都遠離主要城市如哈爾濱,卻不因交通阻隔而抑制跨境貿易的發展。相對而言,中蒙邊境的跨境貿易有限,即使歷史上有長期由山西商人主導的茶路,由福建的武夷山直往北方,張家口出塞,由今天蒙古首都的烏蘭巴托出俄羅斯,經泛西伯利亞鐵路至歐洲;也即使在「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國提出中蒙俄經濟走廊。此中原因何在?

當東莞石龍開通中歐班列時,因中國、哈薩克邊境的阿拉山口貨運過多而堵塞,卻捨二連浩特中蒙俄通路而取滿洲里接泛西伯利亞鐵路,顯然是蒙古連接中國與俄羅斯的通道出了問題。蒙古官員參與的研究報告卻沒有因此反思,當我提出時反而批評我的言論親中。至於經濟特區的建議,也沒有參考中國的成敗經驗,簡單地以為經濟特區便可引進外資,帶來發展,卻不知道中哈邊境雙方的經濟特區即使有巨大的物流,也發展不起來。

國際上中國觀點、中國經驗似乎還被排斥,結果是這樣的研究失去現實意義,變成空中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