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兩檢阻力大 一國兩制亂象多

魯迅先生曾以「開窗戶」和「拆屋頂」作譬喻,指有些人總喜歡唱反調,若提議在屋子開窗戶,他們必然反對,改為拆屋頂,他們才願意調和。如今香港也面對同樣問題,部分人逢中必反,逢與內地合作必反,自以為有叫價本錢,卻搞不清莊閒是誰。繼續鬧下去,當中央耐性耗盡,收回「一國兩制」恐怕不是危言聳聽。

高鐵「一地兩檢」至今懸而未決,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揚言,如果高鐵沒有「一地兩檢」,耗巨資興建的車站倒不如炸掉重建。言詞看似偏激,但無疑反映了反對派阻撓「一地兩檢」根本是玉石俱焚的行為。其實,香港面對的爭議豈止「一地兩檢」,反對派提出二○四七年前途自決,港獨分離勢力死心不息,才是心腹大患。梁愛詩把話說得很清楚,指香港回歸已成事實,無重新討論的空間,唯一可議的是選擇「一國兩制」抑或「一國一制」,言下之意是有人若不懂珍惜,「一國一制」就是唯一選項。

這番說話並非無的放矢,對照國家領導人最近褒澳門而貶香港,更見中央不滿之情溢於言表。眾所周知,中央將反港獨提升至國家戰略的高度,希望香港盡早重啟廿三條立法,讓打擊港獨有法可依,內地法律專家亦一再警告,如果一國沒有保障,兩制就會失去存在的基礎,一再釋出中央耐性所餘無幾的訊息。問題是香港的政治環境複雜,不僅反對勢力猖獗,司法等刀把子部門更盡由「黃絲」掌握,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為廿三條立法真是談何容易。

當然,過去做不到,並不代表將來做不到。事實上,中央的執政自信跟回歸之初早就不可同日而語,即使反對派出盡吃奶之力搞佔領之亂,意欲奪權,也未能如願。香港有些人總是自高自大,誤以為兩制高於一國,根本是錯估形勢,不自量力。可以看到,「五十年不變」過了不足一半,香港在整個國家的經濟版圖已變得微不足道,就連深圳都將於兩年內超越香港;而僅僅十年前,北京、上海、廣州加起來的經濟總量還不如香港,這樣的變化還不明顯嗎?人貴自知,香港各方面的競爭力都每況愈下,還有多少本錢討價還價呢?

捫心自問,中央這些年對香港可謂百般呵護,有求必應,然而香港人不但沒有感恩,兩地矛盾反而不斷激化,不僅「一地兩檢」被上綱上線,就連設立故宮文化博物館也被視為洪水猛獸,簡直不可理喻。不管怎麼說,「一國兩制」是全國人大授權,受到《基本法》保障,如果香港不尊重一國,中央也沒必要尊重兩制。有些人利用兩制,反對一國,遲早一拍兩散。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昨日在北京開幕,一片萬邦來朝的景象,中國國力如日方中已是不爭的事實。香港面前只有兩條路可走:要麼搭上中國的經濟快車,繼續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要麼早日實行「一國一制」,成為一個普通的中國城市,再也沒有任何優勢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