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輪碼頭淪三低 基建多少大白象

港府志大才疏,大型基建紛紛淪為大白象工程,早已成為民怨的一大源頭。十大基建之一的啟德郵輪碼頭啟用多年營運仍未能進入正軌,淪為郵輪泊次低、遊客人次低、碼頭設施使用率低的「三低」工程,正是冰山一角。

夕陽政府年初發表最後一份施政報告,聲稱郵輪碼頭去年的停泊次數錄得七成升幅,今年內將就碼頭旁邊的「啟德旅遊中樞」進行招標,打造世界級的旅遊亮點。正當公眾以為郵輪碼頭營運不斷改善之際,結果卻成了美麗的誤會。最新一份審計報告顯示,郵輪碼頭去年船隻泊岸一百九十一次,較政府預測的上限少三成一;同期郵輪旅客不足六十八萬人次,亦較預測上限少三成三。相比去年訪港旅客逾五千萬人次,郵輪旅客僅佔其中百分之一,堪稱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碼頭上有關設施未能善盡其用,死氣沉沉,更是令人氣餒。審計報告踢爆,碼頭商業區有五成二未有營業,其中三成九的區域已終止分租租約及正進行法律程序。事實上,由於郵輪泊次及旅客人次未如理想,商業區長期「拍烏蠅」,不少店家入不敷出,有些不得不關門停業甚至破產收場,連開航僅七個月的觀塘至碼頭街渡航線也因為客量偏低,不得不停航止蝕。

香港土地資源珍貴,常被形容為寸土寸金,郵輪碼頭一帶地理位置優越,商業價值更高,如今大部分商業區竟然空空如也,既是對資源的巨大浪費,更是港府施政無能、思維僵化的明證。為了搞活碼頭區,商界曾提出不少建議,奈何港府置若罔聞。審計署今次調查更發現,的士輪候區雖然有不少旅客在等候,但十八個上落位只開放六個;提供免費穿梭巴士的商場也只有兩個,而專營巴士則沒有設行李存放區。碼頭交通是最基本的配套,交通問題始終搞不好,商業區門可羅雀也就不足為奇。

記得郵輪碼頭開業之初遭遇惡劣天氣,漏水處處,一片狼藉,引起全城嘩然,「豆腐渣工程」之惡名不脛而走。可悲的是,滲漏問題至今沒有解決,根據審計報告,一五年至去年底,有關維修個案高達二百五十六宗,部分位置曾出現兩次及三次以上的滲漏。郵輪碼頭本有「大白象」之譏,如今更淪為「吸濕象」,叫人情何以堪。乘坐郵輪的多為高端旅客,目睹此情此景,對香港印象如何不問可知。至於近年在全港層出不窮的電梯故障,郵輪碼頭也不例外,其中一部電梯更出現十七次故障,叫人匪夷所思。碼頭營運遲遲未能進入正軌,港府不監不管,放任自流,實在難辭其咎。

一葉知秋,郵輪碼頭亂象叢生,正是港府施政無能的縮影。難為高官一味胡吹,「十大基建」不是世界級旅遊熱點,就是世界級文化樞紐,有些更被評為所謂世界七大新奇觀之一,到頭來不是延誤超支,就是得物無所用,淪為世界級笑柄。